最具情怀丨中山三院新一批援疆干部接力建设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为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总结“十四五”时期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新疆的宝贵经验,系统谋划“十五五”健康帮扶新篇章,11月17日-19日,由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带队,中山三院新一批增派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援疆干部正式接过接力棒,开启新一轮帮扶工作。
本批援疆专家包括感染性疾病科邓洪主任医师、神经内科魏磊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熊肇军副主任医师、岭南医院普通外科林继宗副主任医师。其中,邓洪担任喀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魏磊担任神经内科主任、熊肇军担任心内科主任、林继宗担任肝胆外科主任。
2024年援疆专家感染性疾病科曹红主任医师、张绍全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王玉鸽副主任医师,放射科唐文杰副主任医师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2025年增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家合影

2024年援疆医疗队专家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广州
11月18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增派援疆专家交接座谈会在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召开。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林锡江,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党政班子,中山三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中山三院2024年、2025年援疆干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喀地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肖非主持。

座谈会现场
喀地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新苗在致辞中,向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的专家表示诚挚感谢与崇高敬意,对广东前指、中山大学及各附属医院长期以来对喀地一院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新一批援疆干部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援疆干部带来了先进理念与严谨作风,有力推动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稳步提升。希望返粤专家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关心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
吴京洪表示,中山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2021年5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联合中山大学十家附属医院打造南疆首个以传染病救治为核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三院作为主要输出医院,从2011年开始向喀什地区累计援派医疗专家65人次,近两年共派出126名医疗、管理专家通过“广东名医进疆工程”赴喀开展教学指导和科研合作。通过三年的筹备,两年的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成为疆内四个国区中心中运营最早、成效最好的中心,也是喀地一院四个院区各项医疗指标最好的院区。衷心感谢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喀地一院对援疆工作的大力支持,也希望新一批援疆干部胸怀大局、勇于担当,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投身援疆事业,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喀地一院培养骨干力量,输出实用技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擦亮“广东医生”品牌,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健康需求。
新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邓洪表示,将充分依托广东医疗卫生资源与技术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与管理能力,推动先进医疗技术惠及喀什各族人民,力争在援疆结束时交出一份优异答卷。2024年援疆专家也分别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将把援疆经历转化为前进动力,继续脚踏实地、履职尽责,持续关注和支持喀地一院建设发展。

中山三院两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合影
(从左至右为:卞华伟、成彩联、唐文杰、张绍全、王玉鸽、曹红、吴京洪、邓洪、李智勇、林继宗、熊肇军、魏磊、谢阳、贺需旗)
中山三院2024年援疆医疗队先进事迹
曹红:两度援疆,擎画南疆医疗新格局
感染性疾病科曹红分别于2022年、2024年两度奔赴新疆喀什地区。2022年作为“组团式”援疆专家担任喀地一院院长助理、感染科主任,2024年担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援疆期间,曹红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一家医院的管理,更关乎南疆乃至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医疗布局。
作为执行院长,曹红坚持“党建引领 + 制度保障”双轮驱动,在原有大部制架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综合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部的权责划分,构建起决策高效、执行有力、反馈及时的管理闭环。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改革措施,推动床旁结算服务覆盖所有病区,出院手续办理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当日出院结算率提升至95%。截至2025年9月,2024年结转资金支付率达97%。
围绕“传染病及疑难危重症救治”的功能定位,曹红带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拓展学科布局:加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康复医学科治疗部开科;打破内外科壁垒,整合消化内科ERCP等高难度技术平台,打造“一站式”消化疾病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此外,他还牵头成立喀什地区肾病科专科联盟及质控中心,主办“昆仑医学大讲堂”“肾病内科慢性病论坛”等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喀什讲课,让本地医生在家门口就能学前沿技术,促进本地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
“两次援疆,从春夏到秋冬,喀什早已不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是我的第二故乡。”曹红感慨,“现在医院二期建设正在规划,南疆医疗救治中心、结核楼、外科楼将新增600张床位,未来这里会更好,我会一直关注,一直为这里出力。”

曹红在全疆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张绍全:精准破局,为当地感染科点燃人才引擎
感染性疾病科张绍全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全情投入的团队精神,为喀什感染性疾病防控与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感染科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张绍全组织多场科室讨论会,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逐项分析、逐条整改,修订多项制度与流程,推动感染科运行模式从“经验式”向“标准化、程序化”转变。在理顺基本工作流程后,他将重点转向质量管理,引入“品管圈”方法,推动医护人员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持续改进。
张绍全坚信“援疆不是一年做多少事,而是能留下怎样的队伍”,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青年医生的培养上,依据医生基础与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和亚专科发展方向,通过每周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本地医生理解诊疗原理,构建临床思维模式。此外,他积极联系中山三院专家团队,让喀什青年医生线上参与国家级课程提升能力。一年来,感染科年轻医生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团队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喀什地区感染病谱复杂且具有区域特色,是天然的临床与科研资源,但是基础薄弱,科研起步较晚。张绍全到岗后,带领团队系统梳理本地疾病特征,结合临床需求确立多个研究方向。从科研入门到论文撰写,张绍全手把手带领团队构建科研体系。一年来,感染科成功申报多项自治区与地州级课题,实现科研能力“从无到有”的突破。

张绍全主持感染科核心小组会议
王玉鸽:引智强基,提升喀什神经免疫诊疗水平
神经内科王玉鸽通过深入科室调研,发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在中枢神经免疫系统感染免疫领域的诊疗能力亟待提升,部分患者因得不到精准治疗而饱受病痛折磨。王玉鸽说:“许多患者过去不得不辗转去乌鲁木齐甚至广州就医。我的目标,是让他们在喀什就能得到同样水平的治疗。”
针对这一现状,王玉鸽迅速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先后邀请国内神经内科领域顶尖专家十余批次来到喀什开展会诊、手术示范与学术交流,让喀什患者不出疆就能享受到全国优质医疗资源。
在引进外部资源的同时,王玉鸽高度重视本土医疗能力建设,将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每周二上午的教学查房成为科室固定的“学习时刻”,她带领医生深入病房,针对典型与疑难病例进行系统讲解。为提升师资教学能力,她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临床带教等培训,示范教学案例编写与课堂组织,将中山三院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地教师。
为了让更多边疆医务工作者受益,王玉鸽多次受邀赴全疆授课,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伊犁、阿克苏等地先后开展“中枢神经免疫系统感染的诊疗进展”“神经免疫疾病的临床管理”等专题讲座20余场,培训各级医务人员逾千人次。她表示:“我来喀什,是为了让更多人健康;留下的,是可以延续的希望。”

王玉鸽授课
唐文杰:甘为人梯,照亮南疆影像医学路
放射科唐文杰在科室建立“影像-临床”多学科会诊制度,每周由放射科牵头,联合感染、呼吸、肝胆、神经、骨科等学科共同讨论疑难病例。该制度已成为影像中心固定机制,使得复杂病例的平均诊疗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
除诊断与会诊外,唐文杰将大量精力投入教学与规范建设。他发现喀什年轻技师与规培生基础扎实,但在影像分析思路与扫描参数优化方面经验不足,遂牵头制定“影像病例读片思路要点”与“CT增强扫描参数参考表”,并结合当地设备情况进行细化,这两份资料已成为放射科培训教材。每周三下午,他组织全科阅片讨论,从常见病入手,带领年轻医生分析不同病变在CT和MRI中的表现差异。
唐文杰还积极参与喀什地区放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区域读片会,足迹遍及岳普湖、麦盖提、莎车、伽师等地。2025年春,他受邀参与喀什地区影像质控检查,针对基层医院常见扫描流程问题提出12条改进建议,其中6条已被采纳。
在唐文杰的努力下,南疆多所县级医院影像报告合格率显著提升,部分年轻医生成功通过自治区影像规培考试。唐文杰表示:“最开心的,不是我做了多少报告,而是看到他们能独立做得越来越好,我只是这条路上的一名行者,更多的光,来自他们的努力。”

唐文杰(前排右一)在进行多学科会诊
2011年以来,中山三院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落实援疆工作,先后派出专家参加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支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起,派出专家赴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参与援疆工作;2023年10月,针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需要,增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临床专家及行政人员。至今中山三院共向喀什地区分批次派驻医疗专家65名。中山三院通过学科建设、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帮扶措施,助力喀什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共设立17个专家工作室,近两年共派出126名医疗、管理专家通过“广东名医进疆工程”赴喀开展教学指导和科研合作。
2021年5月13日,中山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确定以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为建设重点,建立传染病救治为主、多学科群支撑的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心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依托医院,由中山大学作为输出大学,中山三院作为主要输出医院而展开建设。
自项目启动以来,中山三院先后派出感染科崇雨田、彭亮、李新华、黄湛镰、曹红、邓洪等6人担任院长或执行院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经过两年的运营,已成为疆内四个国区中心运营最早、成效最好的中心,也是喀地一院四个院区各项医疗指标最好的院区,其中CMI最高(2024年持续提升13%)。在中山三院的帮扶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成为喀地一院发展的驱动力,更是广东援疆、中大援疆靓丽的名片。2024年援疆医疗队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双引擎”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援疆医疗队创新建设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案例》入选自治区2024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