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专病中心|护理创新研究中心:打造学科融合发展引擎,重塑创新驱动护理生态
全过程一站式诊疗
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中山三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提升临床专科能力要求,打破原有医学学科壁垒,扎实推进多学科专病中心建设,实现患者“按病择医”“足不出科”就可以享受多学科“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全过程一站式诊疗服务。
截至目前,中山三院已成立肝癌疾病、脊柱侧弯、过敏、甲状腺多学科诊疗、胃肠功能保护、酒精性肝病、睡眠医学、减重、罕见病、鼻眶颌颅底、眩晕耳鸣、护理创新研究、儿童医学、盆底医学、脊柱脊髓损伤救治、关节病、糖尿病足病、胆胰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感染疾病、伤口造口、尿毒症防治、吞咽障碍、神经调控、儿童青少年身高与体重管理、胆石症、加速康复外科、高危围产医学20多个专病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人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护理创新研究中心
一、破题:临床护理之困,呼唤创新破局

中心由李慧娟主任牵头,组建了拥有学术骨干11人、委员18人和秘书6人在内的核心团队,其中包含博士2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5人,同时聘请了多学科领域11位权威专家作为学术顾问。

二、立新:打造多学科“航母”团队,驱动创新闭环
中心以脑病、肝病、免疫性疾病护理为核心,以静脉治疗、营养护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为支撑,通过1个智慧护理标准,开拓“3+3+1”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多个特色护理专科。
创新性地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评估及训练、老年衰弱患者综合运动评估及训练、脑病围术期加速康复管理、个体化心理社会支持等全周期、多维度、智能化的护理技术。为攻克脑病吞咽障碍患者的诸多难题,团队创新了吞咽功能早期筛查及分级干预、间歇性置管、可视化吸痰等多项技术,开发了吞咽障碍系统化评估体系与分级干预方案,为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了重要保障。项目产生5项发明专利并成功转化1项,成果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秉持防治并重的理念,构建“防-治-康”一体化护理服务链。团队严守预防端,依托医院“互联网+”智慧门诊,开展肝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居家管理,构建慢性肝病患者全程管理服务体系,同时致力于推广乙肝家属保护项目(家保项目),为肝病患者及家属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针对罹患肝病的患者,团队形成了人工肝标准化操作体系,探索了人工肝导管全流程护航模式,实施了基于循证的精准肝衰竭护理,构建了肝硬化衰弱评估及干预方案。团队牵头发布团体标准2项,获得2024年度改善护理服务优秀案例奖。
聚焦患者免疫屏障薄弱、免疫稳态失衡、效应器官反应性异常等临床难题,从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免疫修复不同的环节切入,探索免疫性疾病患者服务新体系及照护新技术。团队先后开展了免疫性创面生物屏障修复、床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血管通路维护、神经免疫病多模态认知功能康复、风湿免疫病分阶式精准康复等专科技术,构建了免疫性疾病机制驱动型“防-调-修”全链条护理体系。团队开发10余项专利,牵头发布3项团体标准,开展技术推广培训20次,培训逾3000人次,成果获广东省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针对长期静疗患者反复穿刺损伤大、导管相关并发症多、静脉通路维护困难等问题,率先在省内成功开展PICC置管技术、上臂型输液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置管、心腔内心电图定位、隧道式PICC等新技术。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团体标准及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荣获广东省“静脉治疗专科名医护士团队工作室”称号,荣任广东省护士协会静脉治疗联盟盟主单位,并获批粤港澳地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实践基地,每年培养静脉治疗护理人才近400人,为推动区域内静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是国内最早开设的护理专科之一,为全院各类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保驾护航。团队率先引进并广泛开展了湿性愈合、负压伤口治疗、超声清创、复杂瘘管护理等多项专科技术,尤其是在各种疑难伤口和复杂造口并发症的处理方面经验丰富,社会效益显著。团队创办了国内第三所、华南地区第一所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广州)培训学校,已成功举办14期,培养学员近300人,还成功创办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培训学校,培养学员100余人,打造了国内治疗师培训品牌。
深入服务全院各临床科室,积极推广集“筛查-评价-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临床营养管理模式。专科配置了能量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肠内营养泵等多种专业设施设备,开展了人体成分分析、鼻胃/肠管置入、胃/空肠造瘘口换药、肠内营养液配置、腹内压监测、超声引导下胃残余量测定、消化液回输等多项专科技术,开展的“构建多学科合作住院患者营养护理模式”荣获中国护理管理创新卓越奖。同时担任广东省护士协会临床营养护理学科群联盟主席单位,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营养专科护理人才。
三、成效:数据印证创新实力,成果引领行业标杆
在中心的推动下,我院护理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最新排行榜上稳步提升至全国第30位。成果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获“羊城护理之星”“岭南好护士”等各类荣誉百余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并成功转化2项。与此同时,中心也致力于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以“智慧服务、触手可及”为方向,以科普矩阵为抓手,助力全民健康,主办及协办大型义诊、健康科普讲座20余场/年,制作科普视频/图文作品134个,累计点击量261246人次,单项科普作品最高点击量45000人次,获8家媒体报道好评。
护理科普知识
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进入护理科普频道
护理门诊/护理咨询
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进入首页→点击【护理咨询】→选择对应专科和护士→点击【线上门诊】→选择【立即咨询】→办理挂号→填写就诊人基础资料和疾病描述→开始咨询
温馨提示:线上咨询时间为24小时,护士会在工作空余时间进行全天回复,请您耐心等候。
02护理线下门诊渠道
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进入首页→点击【门诊挂号】→选择【预约挂号】或【当日挂号】→按需选择【天河院区】或【萝岗院区】→选择对应专科→进入所需门诊界面→选择护理门诊(门诊名称后有标注护师)→办理挂号→线下就诊
微信公众号搜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入首页→左下角点击【快速访问】→选择【我要挂号】→按需选择院区和对应专科→进入所需门诊界面→选择护理门诊(门诊名称后有标注护师)→办理挂号→线下就诊
03部分门诊出诊信息

微信搜索【云上三院院内导航】——授权位置——搜索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