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情怀丨中山三院援疆专家助力喀地一院成功独立开展高难度介入手术
近日,中山三院援疆专家超声科贺需旗主治医师、肾脏内科成彩联副主任医师,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肾内科团队紧密协作,指导当地医院独立开展了该院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为静脉内瘘狭窄的尿毒症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必须依靠每周数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而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一条能够反复且高效穿刺的血管通路,这条通路堪称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它通常通过手术将患者自身的动脉和静脉吻合起来,形成一条血流量充沛的动静脉内瘘。然而,这条“生命线”如同水管一般,会因反复穿刺、血流冲击等因素出现狭窄、堵塞等问题。一旦血管通路出现问题,必须及时疏通,否则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在援疆专家成彩联、贺需旗的积极推动下,喀地一院肾内科和超声科紧密合作,共同建立起了一套覆盖“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微创修复、术后科学随访”的血管通路全流程管理体系。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医生能够精准地将球囊送至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整个手术过程全程无X射线辐射,且无需注射造影剂,为对碘造影剂过敏或需避免辐射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彩联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式,重点培养肾内科周姗姗医师,鼓励并指导其开展多种血管通路术式,成功独立开展此次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

帮扶专家贺需旗开展手术
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喀地一院实现了从“依赖飞刀”到“自主掌握”的根本性转变,是中山三院“组团式”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生动实践。贺需旗表示:“我的使命就是把技术完整地留下。看到当地同事能自信地独当一面,就是对我们援疆工作最大的肯定。”成彩联表示:“自 2025年6月援疆以来,我发现当地医院肾内科面临人才流失、管理松散的难题。为了改善此局面,我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腹透、血透、病房业务,激活团队动力,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山三院从2011年起援助喀地一院,截至目前已援派医疗专家56名,涵盖感染性疾病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专科领域,从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2021年,中山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三院作为主要输出医院,先后派出执行院长5名、院长助理、科室主任、技术骨干等36名,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地揭牌,2024年援疆医疗队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双引擎”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援疆医疗队创新建设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案例》入选自治区2024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