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丨让人文照亮医学
9月15日晚,中山三院举行“让人文照亮医学”为主题的中层干部能力培训暨2025级硕博新生开学第一课。培训特邀广东省医学会科学与人文首席专家姚志彬教授和医院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吴京洪作专题授课,纪委书记杨国志,副院长杨钦泰、任杰,院长助理魏波、胡昆鹏出席会议,医院中层干部、2025级硕博新生二百余人参会。会议由任杰主持。

活动现场

任杰主持大会
五秩芳华,人文三院
开篇第一课,戎利民回溯了中山三院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1971年从石牌门诊部起家,一代代三院人秉承“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精神,努力建设成为患者信赖、员工自豪、同行认可、国家满意的“国家队”医院。如今,学科布局完善,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引领,干细胞、纳米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长寿中心、太空医学五大平台支撑,医教研管综合发展。形成了最具特色、最具智慧、最具人文、最具情怀、最具活力的“五个最具新文化”,成为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他还对同学们提出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三院的学习中,锤炼专业技能,涵养人文精神,传承三院文化,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医学拔尖人才。

戎利民授课
“无用之用,则为大用”
姚志彬教授作“让人文照亮医学”专题授课。他谈到,人文是对人类自我关怀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尊重生命、头脑与灵魂的价值。医学不仅是对抗疾病的科学,更是充满温度的安慰与帮助,医学与人文有着天然、普适且永恒的联系。医学科学持续发展,面临着技术边界、高昂成本、医生角色定位等困境,他提出了通过包含提升医生人文修养在内等多个途径突破困境,例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以丰富文化知识,坚持写作以梳理内心,培养收藏摄影等兴趣以感知生活,走进博物馆与自然以增长见识,提升艺术修养以涵养审美等。“无用之用,则为大用”,始终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与人文关怀,以一颗“脉脉含情”的纯粹之心坚守对医学生命事业的追求和信仰。

姚志彬教授授课
旗展华南,孤勇中大
吴京洪聚焦抗战时期的中山大学历史,讲述了中大师生在烽火中的孤勇逆行的往事,他们历经艰辛迁徙却始终坚守岗位,积极投身抗战,用行动诠释“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训。这种精神在中山三院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非典,汶川、玉树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得以延续。三院人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朝着建设有理想、有追求、有良知、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受人尊敬、值得托付的目标迈进;满含医学人文情怀感受科学之美、校园之美、生命之美;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求新、求变、求发展。

吴京洪授课
从中山三院的文化根脉,到医学人文素养,到作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扎根大湾区的使命担当,这是一场酣畅的精神洗礼。三院人将始终恪守初心,牢记医者使命,技术之外,用更多的温情去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