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丨李鹏:一位耳科医生的听觉拓荒路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8-19

中国医师节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山三院评选出9位优秀医师,我们如期推出“优秀医师”系列报道,讲述医生治愈患者的真实故事,挖掘优秀医师先进事迹,感召全院医务工作者崇尚先进、见贤思齐、踔厉奋进,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优秀医师简介

image-20250819095858-1

李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耳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听力与言语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中山三院人工耳蜗国家救助项目负责人,广东省防聋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耳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耳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多项国自然、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2006年的夏天,对李鹏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获得中山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并毕业留院工作。至今李鹏仍清晰记得导师李源教授在毕业时的嘱托:“阿鹏,我们科室的耳科薄弱,人员不足,从今往后,你就定位在耳科……..就像这张白纸,好好规划设计,要在这个领域扎根下去……” 导师的话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心里。那一刻起,李鹏将人生坐标坚定地锚定在了医院这片充满挑战的“听觉荒原”。回首望去,这条从医路,竟已风雨兼程二十年。

 

开创:从“零的突破”到听见希望

       起点,意味着从零开始,没有现成的路径,没有经验丰富的上级医生时刻引领,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李鹏研读专业典籍,反复观看耳科手术录像,参加颞骨解剖培训班,自费购置了解剖设备和材料,只为争分夺秒地磨炼手上功夫,只有打牢基础,才能不负那份在白纸上作规划的期许,才能为患者撑起一片听得见的世界。

       2012年,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李鹏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和第二例骨锚式助听器(BAHA)的手术植入,患者脸上绽放出因听见声音而惊喜的笑容时,他深深感受到,一定要努力叩开听觉植入领域这扇厚重的大门。

       2013年,李鹏犹记得开展第一台人工耳蜗手术时的情景。那是一位年幼的患者,术前检查却遇到了难题:常规镇静方法下,孩子始终无法在磁共振检查中安稳入睡,几次尝试未果,放射科的同事也很为难。手术日期临近,关键的影像资料却缺失,怎么办?

       李鹏和家属商量后,决定利用孩子的自然睡眠规律。那天晚上,他在病房守候到深夜12点,待孩子自然困意深沉时,小心地给予少量辅助药物,然后抱着孩子赶往影像科,放射科的康庄主任也一直在等候。就在万籁俱寂的凌晨,在康庄的专业操作下,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检查。这台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患儿家属的信任,离不开李鹏团队的坚持,更离不开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正是这份跨学科的协作精神,支撑着他们迈出了人工耳蜗植入的第一步。

       然而,这仅仅是起点。在中国,仍有无数家庭因孩子或亲人生活在无声世界而陷入困境。人工耳蜗,这项能彻底改变重度至极重度聋人命运的技术,却因高昂的费用、技术壁垒和认知不足,将许多渴望声音的生命拒之门外。巨大的需求与现实的落差,像一块巨石压在李鹏心头。

image-20250819095936-2

李鹏在手术中

 

攻坚:为无声世界“找钥匙”

       面对高昂的耳蜗费用,单靠技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李鹏开始了一场特殊的“寻宝”之旅——为贫困聋儿寻找“听见的钥匙”。他四处奔走,北上京城,南下港澳,拜访可能的资助方。从几千元的个人捐赠,到几十万的企业善款,从他的亲属、同窗故交的倾囊相助,到社会爱心企业的慷慨解囊,每一笔资金都来之不易,都承载着一个家庭重获新声的希望。至今,由李鹏牵头开展的“耳聪工程”、“中国芯”耳蜗项目、“复聪项目”等公益行动,已累计负责慈善资助基金超过300余万元。当李鹏看到耳聋患者耳蜗植入成功后那惊喜的眼神,所有的奔波努力都化作了无价的欣慰。

        同时,提升团队的技术实力是根本。2016年与2018年,是团队能力获得国家级认可的里程碑时刻——中山三院先后被中国残联授予“人工耳蜗国家救助项目定点听力筛查医院”和“人工耳蜗国家救助项目定点植入医院”资格。这意味着李鹏团队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达到了国家标准,获得了国家的信任。

        申请“定点”资格的过程充满挑战,还记得专家团来院评审的那天,李鹏刚接受膝盖手术不久,正处于恢复期。为了迎接审查,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他强忍着腿痛在病房和检查室间穿梭,当天微信步数赫然过万。李鹏坚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为了医院和科室,在这一刻,都值了。”这份认可,是对团队不懈攀登技术高峰的最高褒奖。

image-20250819100003-3

李鹏与团队在为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深耕:让“听见”没有边界

       技术的精进永无止境,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山三院的人工耳蜗技术不断拓展边界,挑战复杂疑难病例:双侧同步植入、鼻咽癌放疗后耳蜗纤维化/骨化、复杂的内耳畸形、人工耳蜗修正性手术、老年性聋……实现了从襁褓婴儿到耄耋老人的全年龄段覆盖。其中,为一位89岁高龄老人成功植入人工耳蜗的经历尤为难忘。

       老人家原本借助助听器尚能维持交流,但随着听力进行性下降,助听效果越来越差,老人对听力改善有着强烈的渴望。从第一次就诊开始,他们就展现了对李鹏团队充分的信任,从未考虑过更换医生或医院。在清晰沟通了手术的利弊和预期后,他们便坚定地开始为手术做准备。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也鞭策着李鹏团队为高龄手术做了最周全的预案。令人欣慰的是,术后开机调试顺利,老人家很快恢复了清晰的言语交流能力,重新融入了家庭的欢声笑语之中。 至今,他们仍保持着广东省最高龄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耳蜗的记录。这份跨越年龄鸿沟的喜悦,是对医学价值和团队协作最好的诠释。

       深知“防大于治”,李鹏团队始终将科普宣传视为己任。多年来,团队坚持利用微信公众号、医院官网、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平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角度、全方位地普及耳聋防治知识,解读人工耳蜗技术,努力消除公众的误解和恐惧,让“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深入人心。

image-20250819100026-4

李鹏(左二)与团队成员

 

心声:扎根团队,聆听花开

       回首二十年,从导师最初的叮嘱,到如今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成为科室发展历程中的一抹亮色。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每一次手术的成功,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离不开背后那个坚实、温暖、充满活力的集体——中山三院“大耳朵”团队。“正是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无私奉献、精诚合作,才支撑着我一路前行,将导师当年的嘱托,一步步变成了守护听障人群的有力臂膀。”李鹏说。

       二十年耳科路,初心如磐。那张白纸,早已绘满了奋斗的足迹、医者的仁心和患者重获新声的动人乐章。未来,李鹏和他的“大耳朵”团队,将继续扎根这片“听觉”沃土,用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关怀,去聆听、去唤醒、去守护这世间最动听的声音——生命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