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丨方佳峰:他把“数脉搏”的严谨带进手术室和课堂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8-19

中国医师节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山三院评选出9位优秀医师,我们如期推出“优秀医师”系列报道,讲述医生治愈患者的真实故事,挖掘优秀医师先进事迹,感召全院医务工作者崇尚先进、见贤思齐、踔厉奋进,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优秀医师简介

image-20250819095523-1

方佳峰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中山三院教学科科长、大外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MGH博士后,UCLA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防治及功能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参编学术著作3部,在Nat Commun、Ann Surg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2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从“无心插柳”到严谨治学

       “家族里我是第一个医生,学医之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谈起学医的起点,方佳峰说,“或许是早年看了《妙手仁心》,一直对医生职业抱有崇敬感。”

       2002年,方佳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中山医“三基三严三早”的严谨学风对他影响深远。大学二年级生理课上王庭槐教授的一次提问令他记忆犹新,王老师问:“正常心率是多少?”大家很快给出了书本答案。他却说:“我有点失望,没看到多少人真正数过自己一分钟的脉搏。医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方佳峰回忆大学学生生活时说道,这也让他从学生时代便埋下了一颗热爱教学、严谨治学的种子。

image-20250819095556-2

方佳峰在手术中

 

“态度决定一切”:在挑战中成长

       本科毕业后,他在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时均师从著名胃肠外科专家、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中山三院胃肠外科首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卫洪波教授,毕业后留院工作。导师“人一定要有目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的箴言也成为方佳峰的座右铭。

       2011年,中山三院胃肠外科首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到国际顶尖医院美国Mayo诊所的Kendrick教授。方佳峰被委以重任,负责接待和现场翻译工作。“这对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出过国,也没有接触过外国人。”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他认真研读了Kendrick教授的所有相关文章,反复模拟可能的讲题内容和问答环节。充分的准备之下,他出色完成了翻译任务,为会议成功举办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其实我的英语并不算很好,只是我花了更多时间提前准备。这件事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态度和充分的准备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此后,他多次承担科室国际会议的外宾接待与翻译工作。这段经历也为他后续赴美国UCLA大学及哈佛医学院MGH深造奠定了基础,助力了科室的国际化发展。

image-20250819095625-3

方佳峰(中)在学术会议中接待外宾并作现场翻译

 

立足临床做科研:为患者寻求更好解决方案

       “外科医生的基本职责是做好手术,赢得患者信任”。在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他不断精进手术技能,培养缜密的临床思维。担任住院医师时期,上手机会有限,他就常在脑海中“演练”各种急腹症场景和手术方案,模拟应对突发状况。随着临床经验的扎实积累,他迅速成长为科室最年轻的带组教授,能够独立完成胃肠外科各类复杂手术,医疗业务工作量持续位居科室前列,多次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表扬和感谢信。

       导师卫洪波教授常提醒他:“外科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手术数量,更在于通过研究解决普遍性临床难题。”

       针对直肠癌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这一难题,方佳峰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积极参与科室首创的“保留邓氏筋膜直肠癌根治术(iTME)”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显著降低直肠癌手术神经损伤风险,让直肠癌病人实现了“既要活得久,也要活得好”的美好愿望,先后获评2020年度CSCO结直肠癌领域三大重磅研究、2021年度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202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3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殊荣,让中国学者实现了在直肠癌领域的研究,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

image-20250819095650-4

团队原创研究iTME获评广州市高新技术项目

 

传承教学:从“教好学生”到“建好体系”

       作为中山医培养的学生,方佳峰始终铭记师恩,自2009年留院起便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他通过参加教学比赛和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曾获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突出贡献奖、中山大学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医科组中青年授课比赛冠军、医院“最受学生欢迎见习带教老师“等荣誉。凭借出色的教学成绩,他不仅获得了职业的成长,也历任外科教学秘书、教学主任、医院教学科科长,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

       在担任医院教学科科长后,他渐渐明白这一职务的意义与责任,视野也从个人教学转向了体系建设。“以前是自己把学生教好就行,现在是需要努力让更多老师‘愿意教,能教好’,让更多优秀学生‘愿意来,学得好’。”

       在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他推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强化实习医生岗前技能实训、提供考研辅导支持、实施多元化措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鼓励青年医师参与教学。

       在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成效逐步显现:2025年,选择中山三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实习后报考本院研究生的比例大幅提升,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及校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新高。

image-20250819095713-5

方佳峰(站者左一)在进行教学巡查

 

       “王庭槐老师当年关于‘数脉搏’的教学理念,始终是我教学的标杆。我希望通过努力,将中山医‘三基三严三早’的育人传统传承下去,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贡献力量。”方佳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