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瑾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熟练掌握个体化多模态诊疗技术,注重医学和工科结合,致力于精准化和数字化临床医疗。现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与脊柱脊髓组组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数学会数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植入器械与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 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
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擅长颅内肿瘤的精准微创手术,重要功能区肿瘤的唤醒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葛明晓
2003年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妇产科生殖医学专业, 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女性不孕症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功能减退、复发性流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博士期间从事中药加减益经汤用于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治疗相关研究,曾参与益气血补肝肾中药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 理事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智慧优生优育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辅助生殖分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
女性不孕症及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调经助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助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调理助孕、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结核助孕治疗;在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相关助孕技术并发症(OHSS及多胎减胎等)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邬加佳
副编审,医学博士,《器官移植》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近三年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学会编辑学科研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科技厅编辑学科研项目1项。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编辑案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铜笔论著”“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等奖项。在《编辑学报》、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发表论文:[1]邬加佳,余菁
邢卫杰
获得国家卫健委指定培训基地颁发的辅助生殖技术资格证及遗传咨询资格证从事生殖医学领域工作近20年,主攻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优生优育、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的生殖遗传咨询。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免疫与优生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各种类型的女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无排卵、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积水、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和各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促排卵、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减胎术等)。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妇科专家合作开展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多学科、个体化助孕治疗。同时擅长染色体病、基因组病及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咨询。
黄际薇
任肇庆院区药剂科主任。1989年8月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2009年1月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药学院,多年来曾从事药品调剂、医院制剂、药物信息、药品管理、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药学科研、药事管理等工作;兼任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肾脏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警戒和药品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药物治疗年鉴》AOP中文版编委、《今日药学》编委;《中国药事》、《新医学》、《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主研医院药学管理。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或参与10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副主编《药品名称辞典》;主编《药物与药物相克》、《药物与食物相克》、《疾病与食物相克》、《食物与食物相克》; 荣获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李小毛
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微生态诊断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妇儿联盟副主任委员,岭南子宫颈癌防治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
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卵巢肿瘤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熟练掌握妇科腹腔镜、腹式及阴式手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淋巴清扫术等高难度手术。
罗婧
罗婧,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重症康复学组组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及脑功能检测与调控专委会青委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前任/现任秘书。研究方向为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神经干细胞、外泌体囊泡、神经炎症、脑功能网络等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相关SCI论著20余篇;主持各项基金6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青年博士启航/续航计划各1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1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基金10余项,目前科研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认知、言语、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尤其擅长TMS、tDCS等神经调控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重症患者的康复管理等,如气管切开合并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等。
汪丽清
副主任技师 硕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肠道微生态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学组成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肌肉病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及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神经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调控及神经网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PNA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Clinical nutri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Circulation Resea
脑电图、肌电图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王景周
编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主任、期刊中心主任(兼),兼任暨南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第十一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万方数据资源合作委员会委员。主持或作为第一参与人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暨南大学十佳教辅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主编、广东省科技期刊先进工作者、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程木华
程木华,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华核医学分会分子功能影像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科普信息化工作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届编委会通讯编委,分子
精通SPECT/CT、PET/CT的各种疾病影像诊断及疑难杂症的影像分析;擅长甲状腺系列疾病诊治,尤其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甲癌、甲亢碘-131治疗和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从事分子核医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20多篇,参编8本专著。获广东省医疗科技成果奖1项目,专利2项。
洪悦民
职称:副编审学位:硕士专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任职:《新医学》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视频编辑近年发表论文:[1]洪悦民.短视频在传统医学期刊中的应用探索——以《新医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34(06):668-672.[2]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等.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3]洪悦民.融媒体时代传统医学期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扛起使命担当[J].新闻知识,2020,No.433(07):84-88.[4]洪悦民.传统学术期刊“双微”应急发布形式探讨[J].新媒体研究,2020,6(14
井思源
2018年取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管理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出版社,承担图书编辑等出版工作。2023年7月入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中级证书、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甲等水平证书。联系电话:020-85252582
蔡梦茵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一区主任(兼),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常委。2000年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硕士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内分泌专科医疗工作至今,200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瑞典隆德大学糖尿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熟练掌握内分泌专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尤其擅长于糖尿病、特别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遗传学诊治和咨询以及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的诊治。科研: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SCI文章1
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遗传学诊治和咨询以及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韩自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性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人卫出版社大学教材及高等教育出版社《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社区精神病学》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
从事精神卫生医教研工作30年,擅长精神科各类疑难病症的诊疗,长期致力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研究,尤其擅长青少年的心理及精神障碍的研究。
魏钦令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精神心理学系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性心理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委员、生物精神病学学组委员、精神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分裂症学组和精神障碍物理治疗学组组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心身重症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系访问学者。主要学术
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多种器质性精神障碍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尤其擅长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和整合治疗。
韩洪瀛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精神心理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心理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健康管理与医疗产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国际IPT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第七届“南粤好医生”,第九届“羊城好医生”。
从事精神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擅长精神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及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辩证行为治疗(DBT),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IPT-A)。研究方向为行为医学、青少年情绪障碍等。
甘照宇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情感障碍专科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普专家、广州科普名师、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各类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以及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诊治。
徐向英
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研室主任,肿瘤放疗学科创始人、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及博后导师。留日八年,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东京大学及日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东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获得者,中国侨联特聘专家,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获得者,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优秀医师。学术任职: 国家级: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肿瘤放射治疗学》主编;国家卫健委《质子/重离子加速器治疗技术规范及质控》制定专家;国家癌症中心首部
从事肿瘤诊疗40余年。擅长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关系与预后研究,对肺癌精准放疗及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对脑瘤、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鼻腔筛窦癌、下咽癌、喉癌等)、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前列腺癌及直肠癌等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经验丰富。
汪求精
汪求精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脑血管外科主任医疗经历:脑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Baylor医学院脑卒中与动脉瘤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师从著名脑血管病专家李铁林教授、Dr. Mawad教授,为国内早期开展脑血管病介入及外科诊疗的专家之一,参与制定多个脑血管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现任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质控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业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
复杂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
邓子德
感染病专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传染病应急管理专家;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常委;广东省肝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广东省卫生厅阳光用药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救治专家组专家。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一线工作,经历过SARS等重大疾病考验。擅长于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调养,包括慢性乙肝、丙肝的抗病毒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脂肪肝、肝硬化、肝衰竭、不明原因肝病、重症感染和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传染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和复杂医院感染病例的会诊有深入细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