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然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1)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的TACE、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2)肝硬化门脉高压,巴德吉亚利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的介入治疗;(3)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4)外周血管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学专家。擅长:(1)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的TACE、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2)肝硬化门脉高压,巴德吉亚利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的介入治疗;(3)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4)外周血管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陶炯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焦虑障碍专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主要学术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焦虑障碍学组/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焦虑障碍学组/抑郁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精神疾病诊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近30篇,《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40周年“论文高被引作者”。主编校内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专著多部。获国家级科普奖
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均有研究,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的临床诊治。
张政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和围术期医学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基础与应用基础学组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保护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专科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危重症及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曾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海外学习项目及中山三院“五个五”工程项目资助;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参加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共发表SCI文章13篇;近5年发表第一/共同第一作者SCI文章7篇,总影响因子36.2,单篇最高13.3。曾获
危重症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以及器官移植和脊柱矫形等复杂手术的麻醉管理
彭军
理学博士,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先后在深圳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2021年获得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科学家职位。2024年获得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多年来主要从事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及新型分子靶点发现和药物开发工作。近年来侧重于唾液酸代谢及唾液酸化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熟练掌握糖尿病、脂肪肝动物模型建立及糖脂代谢评价实验体系如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等,并掌握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拥有相关药物开发经验。曾获得美
利用代谢疾病小鼠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研究糖脂代谢的机体主动调节方式及作用机制,寻找治疗相关疾病的新型分子靶点。
邹琼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培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SPECT/CT学组及治疗学组组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核医学领域高水平论文多篇,部分临床经验被日本诊疗指南引用。
核医学科专家。擅长甲亢、甲状腺癌、皮肤血管瘤、 瘢痕疙瘩、恶性肿瘤等的核素治疗,擅长SPECT/CT、PET/CT影像诊断。
方友强
医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泌尿系结石专科主任、泌尿外科一区副主任;第一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第二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长;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前列腺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委、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主编助理。 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厅及卫生厅等项目共9项,发表高水平文章13篇;参编《中国腔道泌尿外科手术视频图谱》及《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与图谱》(任编委);参获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0
擅长应用腹腔镜手术对肾上腺肿瘤、肾癌、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应用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及电切镜手术对泌尿系结石、肾积水、结核及前列腺疾病进行综合诊治。
刁丽婷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康奈尔医学院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长期从事RNA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近期在长链非编码RNA及RNA结合蛋白等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内容发表在AdvancedScience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姚嘉
肝脏外科暨肝移植中心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肝胆胰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研究、肝癌诊疗、肝移植相关研究等,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专家。擅长肝胆胰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炎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以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腹腔镜手术。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应用。
朱延华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二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健康教育学组全国委员,1996年参加工作,曾经给中央首长担任过医疗保健工作。曾到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澳大利亚BAKE IDI糖尿病中心及英国谢菲尔德皇家医学院短期学习,对内分泌的疑难少见病感兴趣,擅长特殊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及高尿酸、痛风、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如kallmann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
特殊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及高尿酸、痛风、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如kallmann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岑超群
中山大学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硕士。广东省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秘书。医疗专长包括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语言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保健及养育指导,对高功能自闭症及阿斯伯格综合症有一定的研究,针对儿童自闭症的BSR干预和ESDM干预指导。参与编写《发育行为儿科学》、《与你同行》等专著。
医疗专长包括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语言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保健及养育指导
帅心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纳米医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重点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及973计划课题、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重要课题。专业领域:肝脏病、脑病、免疫性疾病诊疗等交叉领域研究方向:肿瘤小分子药物、核酸药物等体内靶向输送材料;肿瘤多靶点药物协同治疗及机理探究;磁共振造影、超声造影可视化的新型多功能诊疗探针;组织再生修复材料。学术成果:帅心涛教授课题组多年耕耘,已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药物高效负载与控制释放、药物靶向输送、医学影像示踪等核心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所研发的材料和技术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
张冠华
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血管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卒中学会血管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共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发明专利1项。
擅长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脊髓血管畸形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
徐义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及博士后合作导师。 岭南名医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访问学者,脊柱骨外科专家。主要学术成就: 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类基金10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次到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主要学术任职: 国际AO协会会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 全国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 常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疼痛与内镜专业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肿瘤学组 委员
对各种脊柱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手术稳健,技术精湛,手术操作微创、精准;并对老年及高龄脊柱疾病的诊治开展了综合研究,带领团队完成老年患者(80岁以上)手术二百余例。
艾虹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正畸联盟(WFO)会员,《中华正畸学杂志》编委。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留学美国2年,对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各类错合畸形矫治有较深的造诣。将传统正畸与数字化正畸思维有机融合,率先开展数字化隐形矫正,并开展正畸-正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以及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错合畸形的序列治疗等,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面型美观及功能健康。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正畸矫治,同时把专业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口腔正畸医师。
各类颅颌面畸形的唇、舌侧及隐形等矫治技术,唇腭裂序列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序列治疗,牙周病的序列治疗,骨性错颌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曲彩红
1995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同年分配至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工作,2000年12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多年来曾经从事过药品调剂、医院制剂的研发及生产、药品信息的维护以及合理用药相关工作,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处方及病历点评分析等。主持合理用药相关的课题研究10项左右。在药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血药浓度检测、医院用药分析、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发生机制、抗菌药物的管理、药物经济学等领域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有10多篇。
主研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鉴别。从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特殊患者的病情状况、基因型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并提出必要的防治方案及用药建议,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陈俊伟
副主任医师。曾于奥地利的KABEG医院、澳大利亚的ROYAL PRINCE ALFHRED HOSPITAL及日本的IGT诊所进修学习介入治疗学。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会 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防治专家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管疾病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SCI文章共7篇,其中包括Rad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Eur Radiolog
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诊治,包括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动脉狭窄并闭塞疾病、外周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以及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
血液透析通路的监测及微创修复维护,包括人工动静脉瘘的狭窄闭塞、中心静脉狭窄所致肿胀手、瘘管瘤样扩张以及透析导管的功能不良等;
肝脏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包括肝脏恶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阻塞性黄疸、布加综合症等。
汪丽清
副主任技师 硕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肠道微生态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学组成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肌肉病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及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神经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调控及神经网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PNA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Clinical nutri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Circulation Resea
脑电图、肌电图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惠大阳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2014年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科研及教学工作,目前常驻岭南医院病理科,负责分院科室医疗管理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广州市科技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2016年获得梁伯强教授秦光煜教授病理学奖学奖教金。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脑活检技术分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
肝脏移植病理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疑难脑病的病理诊断方面拥有较丰富的经验。
唐新意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儿科心血管专业硕士毕业,在中山三院从事儿科临床工至今已25年,2011~2017年任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儿科主任,现任中山三院天河院区新生儿科主任,主持省卫生厅基金、校基金及教改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主要国内外杂志文章近20篇。任中国新生儿医师协会预防保健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儿科学及少年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症营养学组委员,广州市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消化营养学组委员等社会兼职。
对儿童发热及各种感染性疾病、难治性咳嗽、儿童心血管疾病、新生儿危重症及各种儿童疑难病能给予较好的诊治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