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李莎莎,生物信息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邹伟平教授实验室从事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以高通量测序、高通量筛选、单细胞测序、大数据挖掘和动物细胞模型构建等为手段,从事细胞代谢特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药物筛选新靶点发现、高通量药物发现中的应用等相关的研究。相关工作在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Protein & Cell,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Nature Medicine等杂
擅长以高通量测序、高通量筛选、单细胞测序、大数据挖掘和动物细胞模型构建等为手段,从事细胞代谢特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药物筛选新靶点发现、高通量药物发现中的应用等相关的研究。
洪悦民
职称:副编审学位:硕士专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任职:《新医学》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视频编辑近年发表论文:[1]洪悦民.短视频在传统医学期刊中的应用探索——以《新医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34(06):668-672.[2]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等.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3]洪悦民.融媒体时代传统医学期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扛起使命担当[J].新闻知识,2020,No.433(07):84-88.[4]洪悦民.传统学术期刊“双微”应急发布形式探讨[J].新媒体研究,2020,6(14
邬加佳
副编审,医学博士,《器官移植》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近三年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学会编辑学科研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科技厅编辑学科研项目1项。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编辑案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铜笔论著”“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等奖项。在《编辑学报》、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发表论文:[1]邬加佳,余菁
陈壮桂
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PICU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专业人才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应用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 /共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天河区医联体项目、广州市科普项目等课题10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社会兼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
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管理;儿童过敏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处理;儿童危重症的干细胞治疗与研究。
吴杰英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2022年作为中山大学第四批医疗队成员赴云南省凤庆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现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泌尿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下尿路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养生协会微创尿路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机器人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成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学专家顾问,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泌尿外科专家。擅长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及肾上腺肿瘤、肾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对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等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顽固性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疾病及症状的治疗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临床实践中应用无创输尿管软镜技术(部分联合经皮肾镜技术)实现肾脏多发、铸型结石的完全清除;应用腹腔镜(包括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及个体化辅助治疗、规范随诊等措施实现泌尿系统肿瘤的全程诊治,控瘤效果良好;应用前列腺剜除、骶神经调控、膀胱肉毒素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长期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等下尿路顽固症状,疗效满意。
陈壮桂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PICU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专业人才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应用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 /共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天河区医联体项目、广州市科普项目等课题10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社会兼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广州市残疾预防和干预专家
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管理;儿童过敏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处理;儿童危重症的干细胞治疗与研究。
余青芬
副研究员,计算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no Lett.,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Nat. Commun., J Phys. Chem.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研方向:胞膜纳米粒子的有限元分析,蛋白核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组学测序的数据分析。医疗专长:生物物理数据计算。
神经免疫等复杂脑病作用机制的计算研究
杨江瑜
党员,2007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13年在职攻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MPH并拿到学位。获奖情况:2017年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第三届广东省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学术兼职:广东省科学技术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委员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如何防范发表文章:[1]杨江瑜,吴秋玲,洪悦民,林燕薇,朱佩玲,张楚民.浅议科技期刊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关系.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170-172.[2]杨江瑜,洪悦民,林燕薇.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展望. 医学信息,2016,29(17):210-211.[3]杨江瑜,朱惠莲.胆碱对心
韩蓝青
脑病中心双聘教授,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广东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工信委人工智能库在库专家,广州市杰出人才1988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后,先后负责三洋集团、阿尔卡特等跨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与项目管理,包括当时全球最先进的RSP670骨干网光通讯交换机;1997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进修;2006年归国创办赛业生物,推出了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基因打靶方案系统;2017年10月,因其卓越成就,被特聘为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科技项目10余项;拥有/申请核心知识产权20
人工智能。
李涛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辅助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殖健康及盆腔疾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辅助生殖实验室学组成员在辅助生殖领域工作20多年,从事人精子、卵子和胚胎操作20多年,负责生殖中心胚胎培养室整体运作10多年。包括IVF实验室的总体质量控制,胚胎培养箱等仪器设备的监测与校正,体外受精受精与胚胎培养的相关数据分析。
胚胎质量评估,胚胎选择,囊胚培养,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等具体操作。
陈规划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名誉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外科手术学组组长;中华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委、肝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Liver Research》、《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总编辑;《器官移植杂志》、《新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副主编
对普通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手术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主持普通外科、肝脏移植、胰腺胰岛移植等手术。迄今陈规划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肝移植事业的发展,是肝脏移植领域国家规范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对肝脏移植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监测、并发症处理及术后中长期管理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方案与标准,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开拓作用。已积累了近3000例肝脏移植手术的丰富经验,肝移植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多个肝脏移植术式的首创者,也是国内完成肝脏移植手术例数最多的手术者之一。为止,已独立完成千余例肝脏移植手术,其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
冯智英
从事本专业技术36多年,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及管理经验,尤其擅长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任免疫组化室组长。2007年至今聘任副主任技师以来,在工作中能根据学科发展,积极开展免疫组化新技术、新项目;分析解决技术难题,对已用方法进行优化。每年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质控中心举办的质控质评活动3-4次,都是100%优良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和质量均位于省内三甲医院前列。任广东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免疫组化室间质控专家小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免疫组化室的质量控制
康庄
主研方向:CT,MR影像技术医疗专长:中山大学影像技术专业唯一正高。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30多项。发表论著200余篇,SCI收录70多篇,IF>10分2篇。,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擅长MR,CT影像技术,对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血管成像,动物成像,对比剂应用,放射辐射防护,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深入研究。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全国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技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研方向:CT,MR影像技术
医疗专长:中山大学影像技术专业唯一正高。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30多项。发表论著200余篇,SCI收录70多篇,IF>10分2篇。,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擅长MR,CT影像技术,对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血管成像,动物成像,对比剂应用,放射辐射防护,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深入研究。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全国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技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葛明晓
2003年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妇产科生殖医学专业, 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女性不孕症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功能减退、复发性流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博士期间从事中药加减益经汤用于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治疗相关研究,曾参与益气血补肝肾中药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 理事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智慧优生优育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辅助生殖分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
女性不孕症及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调经助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助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调理助孕、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结核助孕治疗;在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相关助孕技术并发症(OHSS及多胎减胎等)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喻勇
喻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泌尿科进修学习。从事神经康复工作,方向为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神经源性膀胱评定与康复,擅长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及注射技术、膀胱镜下逼尿肌肉毒毒注射。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痉肉毒毒素定位注射技术》、《痉挛评估与治疗》等。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排尿障碍康复,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及注射技术、膀胱镜下逼尿肌肉毒毒注射。
李文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镜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神经显微镜、神经内窥镜及神经软镜技术,并应用于颅底区、颅眶区及脑室系统病变的处理,包括:颅底各区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脊索瘤、胆脂瘤等手术切除,特别擅长于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微创切除、颅底脑脊液漏修补、颅底重建手术及脑室镜辅助下各类型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及重症脑室炎的综合治疗。对眼眶区深部及视神经管周病变的手术治疗及眼眶区复杂重建技术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方向: 3D打印在神经外科应用、医用新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主持
熟练掌握神经显微镜、神经内窥镜及神经软镜技术,并应用于颅底区、颅眶区及脑室系统病变的处理,包括:颅底各区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脊索瘤、胆脂瘤等手术切除,特别擅长于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微创切除、颅底脑脊液漏修补、颅底重建手术及脑室镜辅助下各类型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及重症脑室炎的综合治疗。对眼眶区深部及视神经管周病变的手术治疗及眼眶区复杂重建技术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宇虹
硕士研究生,《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4年,担任责任编辑、视频编辑、新媒体编辑等工作专业:新闻学、公共卫生管理科研项目:参与广东省高质量期刊建设项目社会兼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的创新与新媒体传播发表论文:[1]曾宇虹,邬加佳,阮星星,朱佩玲.融媒体环境学术期刊综合性发展策略[J].传媒论坛,2019,2(5):55
江玉霞
专业: 免疫学学历学位: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发表文章:江玉霞.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审稿专家邀请与维系——以Liver Research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22(00):87-92.获奖:制作的短视频《我与期刊共成长》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举办的“科技之光”短视频大赛期刊编辑类优秀奖学术兼职: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会员联系电话:020-85252653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中山三院器械维修部二楼《Liver Research》编辑部
邢卫杰
获得国家卫健委指定培训基地颁发的辅助生殖技术资格证及遗传咨询资格证从事生殖医学领域工作近20年,主攻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优生优育、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的生殖遗传咨询。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免疫与优生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各种类型的女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无排卵、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积水、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和各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促排卵、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减胎术等)。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妇科专家合作开展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多学科、个体化助孕治疗。同时擅长染色体病、基因组病及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