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彪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肝胆胰脾外科专家。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在其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期间多次赴国外进修学习多种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现为广东省药学会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ERAS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专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8项,发表科研论著60余篇。
擅长于肝癌、肝脏良/恶性肿瘤、胆囊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囊肿、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炎、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脾肿大与脾亢、脾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在肝胆胰脾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以及其复杂外科手术、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肝癌的微创治疗及其规范化综合诊治、腹腔镜肝癌切除及精准肝癌切除、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复杂肝胆道结石的微创手术等方面,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林国莉
199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完成本科学习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工作至今,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曾经系统参加临床药物实验、心理学、人智医学等的学习,立志成为既会看病,也能看到生病的人的医者。
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诊治,对其他肝病(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常见多发传染病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璐
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主要从事纳米药物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领域研究。目前已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Today,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Nano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中智医谷杯科技创新大赛“青年科学家奖”,中华医学会高影响力学术论文等奖项。
谢斯栋
谢斯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妇儿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影像与大数据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放射影像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东省质控中心消化胃肠道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炎性肠病杂志》、《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rontiers in Radi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
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19年,擅长腹部尤其是肝胆胰脾、消化道疾病的影像诊断,开展了胰腺高分辨MRI、CT小肠造影、磁共振小肠造影、动态X线排粪造影、动态MR排粪造影、消化道传输试验、食管MRI、胃MRI、子宫输卵管磁共振造影(MR-HSG)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检查。
韩蓝青
脑病中心双聘教授,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广东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工信委人工智能库在库专家,广州市杰出人才1988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后,先后负责三洋集团、阿尔卡特等跨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与项目管理,包括当时全球最先进的RSP670骨干网光通讯交换机;1997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进修;2006年归国创办赛业生物,推出了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基因打靶方案系统;2017年10月,因其卓越成就,被特聘为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科技项目10余项;拥有/申请核心知识产权20
人工智能。
洪悦民
职称:副编审学位:硕士专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任职:《新医学》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视频编辑近年发表论文:[1]洪悦民.短视频在传统医学期刊中的应用探索——以《新医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34(06):668-672.[2]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等.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3]洪悦民.融媒体时代传统医学期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扛起使命担当[J].新闻知识,2020,No.433(07):84-88.[4]洪悦民.传统学术期刊“双微”应急发布形式探讨[J].新媒体研究,2020,6(14
陈郁鲜
陈郁鲜 女 1975年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骨科
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
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骨科:擅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纠正,小儿骨折…
神经内科
医师胡学强陆正齐邱伟 彭福华 陈晓红戴永强舒崖清边连防江滢魏磊伍爱民张炳俊 王玉鸽鲍健卢婷婷 秦冰李海燕 李蕊 常艳宇 门雪娇 刘佳 刘莹莹 肖丽 董青 林银瑶技师 汪丽清研究人员汤常永余青芬蔡蔚 赵宜鹏护理阮恒芳 沈利平 樊萍
张明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精神科副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认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精神卫生信息化应用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精
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对情感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尤其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老年认知与情绪障碍的早期干预和整合治疗。
出诊时间:
天河院区:周一下午、周二上午(老年记忆与情绪障碍专家门诊)
肇庆院区:周三上午、周四上午(老年记忆与情绪障碍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陈壮桂
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PICU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专业人才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应用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 /共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天河区医联体项目、广州市科普项目等课题10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社会兼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
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管理;儿童过敏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处理;儿童危重症的干细胞治疗与研究。
杨越波
岭南院区妇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妇科副主任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宫颈病变及阴道镜学会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广东省协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保健专家、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妇科内分泌疾病、子宫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擅长阴道镜检查,熟练掌握妇科腹腔镜、阴式、腹式等多种术式。
陈壮桂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PICU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专业人才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应用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 /共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天河区医联体项目、广州市科普项目等课题10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社会兼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广州市残疾预防和干预专家
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管理;儿童过敏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处理;儿童危重症的干细胞治疗与研究。
余青芬
副研究员,计算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no Lett.,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Nat. Commun., J Phys. Chem.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研方向:胞膜纳米粒子的有限元分析,蛋白核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组学测序的数据分析。医疗专长:生物物理数据计算。
神经免疫等复杂脑病作用机制的计算研究
陈潮金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现任医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大数据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麻醉分会委员、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医药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健康管理组)。临床科研成果主要包括:1.参与提出促进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中山三院ERAS管理模式”,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已应用于手术患者超6万人次;2.创新常见术后并发症预测预警和辅助
1. 舒适化无痛系列麻醉评估及治疗;
2.复杂危重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3.急性疼痛及睡眠障碍治疗
邬加佳
副编审,医学博士,《器官移植》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近三年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学会编辑学科研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科技厅编辑学科研项目1项。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编辑案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铜笔论著”“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等奖项。在《编辑学报》、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发表论文:[1]邬加佳,余菁
李响
中共党员,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职务:手术麻醉中心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肇庆院区院长助理学术简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论文18篇,以第一发明(著作权)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从事麻醉及疼痛睡眠治疗工作多年,致力于麻醉与疼痛睡眠领域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学术团体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临床基础转化学组成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精准
1、危急重症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肝脏移植手术等复杂手术围术期处理;
2、各类睡眠障碍及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特色麻醉治疗学技术。
何容涵
何容涵,男,1986年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膝关节组委员。从事骨科专业工作10余年,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骨科中心进修1年。
关节外科方面:擅长髋膝关节置换、微创单髁置换、常见的保膝保髋截骨术治疗常见骨关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关节外科常见疾病。四肢创伤骨科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尤其是四肢复杂骨折、骨折感染不愈合、骨缺损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运动医学方面:开展运动医学微创治疗,包括常见的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肩关节损伤的诊治。
王辉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血管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广州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高级顾问;广州市医院管理协会卒中管理分会顾问 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
专注于脑血管病精准治疗体系构建,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内介入、颅内外血运重建及复合手术技术,以疾病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①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与显微双路径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等复杂病变;复合手术处理复杂动脉瘤。②缺血性脑血管病:Moyamoya(烟雾病)与颅内大血管狭窄(闭塞)的颅内外血运重建;颅外颈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的内膜剥脱与支架成形术及旁路移植等多模态技术治疗 方面经验较丰富。
林燕薇
理学学士工作部门:《新医学》编辑部获奖情况:2017年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广东省科技期刊“银编奖”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社会兼职: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委员发表论文:[1]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等.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2]郑巧兰,林燕薇,洪悦民,等.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利用统计知识筛查学术不端行为[J].编辑学报,2021,33(1):74-77.[3]李扬杵,林燕薇,林爱华,等.基于临床路径下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