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汝莹
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期刊中心《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学术编辑,以及杂志的组稿约稿工作。学习经历: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师从曾龙驿教授。工作经历: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担任住院医师3年,已完成住院总医师培训,获得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中山大学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并取得主治医师资格证。2013年起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担任编辑,已获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资格证书和责任编辑证书。拥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和编辑出版学理论基础。学术任职
刘静
疑难感染专科主任,国家卫健委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实践培训基地执行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副主任,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抗感染分会副主委。
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发热待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骨关节感染、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移植相关感染、旅游者发热及寄生虫病等)诊治,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后) 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科基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创始会员(脊柱外科),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秘书,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秘书,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科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腰椎学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20年,一直从事于脊柱退行性疾病及组织工程、干细胞、脊髓损伤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专注于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退行性疾病,脊柱感性疾病及脊柱骨折等的微创治疗,以及应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徐杰
2006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教授,医学和理学学位博士生导师。1999-2016年,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代主任。2005-2006年,中山医学院党委副书记。2006-2021年,《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副主编、主编。2010-2022年,中山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2010-2023年,英国皇家生物学会Fellow(FRSB)。2018-202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诚信与版权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双聘教授、学风督导。
张永明
从事医院药学管理、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开展新型释药系统和医院药学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对药物体内递送体系有深入研究,注射缓释微球制剂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兼任广东省药学会、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和多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以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今日药学杂志编委。
主研新型释药系统和医院药学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对药物体内递送体系有深入研究,注射缓释微球制剂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赵倩
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另有1项专利成功转化。参与开发的两项创新多肽药物已获得国家药监局1.1类新药临床批件,分别进入临床Ⅰ期和Ⅱ期,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方向为:针对代谢相关疾病的多肽药物研发;发展蛋白质或多肽超长效修饰技术;研发蛋白酶或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s) 的新型荧光报告子和生物工具。
魏钦令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精神心理学系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性心理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委员、生物精神病学学组委员、精神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分裂症学组和精神障碍物理治疗学组组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心身重症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系访问学者。主要学术
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多种器质性精神障碍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尤其擅长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和整合治疗。
曾龙驿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电子版)——糖尿病专刊》常务编委。广东省医院药事管理与阳光用药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技术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专长于糖尿病、甲
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诊治,甲状腺疾病诊治
秦云飞
中山大学 “百人计划” 引进人才,长期从事固有免疫、肝脏免疫、肿瘤免疫调控等方向的基础研究。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0 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Cell Research, Molecular Cell, Science Advances,Autophagy, EMBO Reports, Cell Reports 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数篇。
张雅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2020年11月由中山大学人才项目“百人计划”引进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在 J Exp Med、J Allergy Clin Immunol、 Am J Respir and Crit Care Med、Nature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或 (共同)通讯作者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广州市基金一项。
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真菌病、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诊治。
刘卫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医疗秘书中山三院放射科乳腺、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组组长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放射诊断专委会委员、菁英组组员广东省放射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工作组委员广东省放射学会感染学组委员广东省影像质控--泌尿生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放射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考官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胰腺数字医学与微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擅长乳腺疾病、妇科疾病、肝胆胃肠疾病等腹部影像诊断。从事医学影像诊断近 20 年,在各项影像检查诊断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影像学诊断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著(含SCI)二十余篇,以核心成员参与省部级、国自然面上项目六项,参与影像学专著编写多部。
出诊时间:互联网医院每天出诊
陈郁鲜
陈郁鲜 女 1975年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骨科
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
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骨科:擅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纠正,小儿骨折…
范建辉
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治及保健,产科合并症、并发症及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尤其是在女性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早产、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SLE、妊娠合并肝病、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及产后盆腹康复的诊治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盆腹腔严重黏连的剖宫产、臀位外倒转等疑难手术,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专注5部。获得岭南名医、羊城青年好医生、最美医生等荣誉,深受患者好评。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治及保健,产科合并症、并发症及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尤其是女性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早产、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SLE、妊娠合并肝病、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及产后盆腹康复的诊治,擅长凶险性前置胎盘、盆腹腔严重黏连的剖宫产、臀位外倒转等疑难手术。
邹勇
输血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技师,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
疑难血型血清学检测,自体PRP等各类输血治疗技术、临床输血应急管理
杨林
2000年至200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贝勒医学院做博士后三年。学术任职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组常委、中华肝脏病杂志通迅编委。从事传染病、肝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研究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癌发病机理。曾获得国家、部省级研究基金8项,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擅长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李文娟
2014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八年制毕业,从事呼吸内科专业8年(截至2022年)
擅长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结节、间质性肺病及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窦祖林
窦祖林,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亚洲吞咽障碍协会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管理与评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广东省保健会诊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地方康复医学会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通讯》第一届编辑委员会顾问。从事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中国吞咽障碍领域首席专家,享有国际盛誉,在功能性吞咽障碍的评估与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擅长肉毒毒素治疗各种肌张力障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创规范化的吞咽障碍造影检查,开展咽腔高精度测压技术;首创导管球囊扩张术,率先使用吞咽通气说话瓣膜,舌压抗阻力训练,吞咽呼吸协调性评估与训练等。
2、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技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编制的肌肉痉挛定位图广泛使用,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肢体痉挛、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流涎症、环咽肌失弛缓症、不会打嗝等。
3、认知障碍的康复评估与训练:开发了系列认知障碍评估与训练记忆软件,开展电脑辅助的认知障碍训练,研发VR集成环境的脑损伤主动康复系统。
李展翼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诊疗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胆汁淤积症、脂肪肝、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擅长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症、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诊治,科学研究方向为胆汁淤积症及肝硬化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机制。
黑子清
中山三院副院长兼粤东院区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级质控中心专家;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研究。2020年广东省内麻醉学科学术影响力排名第1,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7项,广东省级科研基金重点项目3项,广州市科研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和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各1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220余篇,荣获2019年度
擅长危重及复杂、疑难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尤其是危重病手术、老年手术、心血管手术、肝脏移植手术等的围术期处理,曾亲自到全国多家医院进行肝脏移植手术麻醉的示范教学,获得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许。长期从事疼痛诊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慢性痛的机制、急性痛的诊疗、癌痛的治疗、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建树颇丰。
靳津
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获得国家基金委多项项目、省级重大项目支持。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浙江省免疫学会“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JClinInvest, JExpMed, NatCommun,JAutoimmun,SciAdv,ABBS,CMI等著名期刊发
研究方向为: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