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启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委员擅长脑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烟雾病,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介入及微创手术治疗,以及急性脑梗塞的取栓治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脑血管病治疗相关文章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研究基金项目。
擅长脑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以及急性脑梗塞的取栓治疗;目前已完成各类脑血管病手术2500余台。
邓子德
感染病专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传染病应急管理专家;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常委;广东省肝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广东省卫生厅阳光用药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救治专家组专家。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一线工作,经历过SARS等重大疾病考验。擅长于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调养,包括慢性乙肝、丙肝的抗病毒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脂肪肝、肝硬化、肝衰竭、不明原因肝病、重症感染和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传染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和复杂医院感染病例的会诊有深入细致体会。
覃杰
擅长肺癌影像诊断。熟知肺腺癌发生、发展规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腺癌),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O)的超级早期肺肿瘤(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100%)有深入研究。可提高肺GGO检出率、判断持续存在GGO发展到哪个阶段(AAH/AIS/MIA)、预测GGO生长速度、提供科学合理的随访方案及GGO手术最佳时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30多篇关于冠状动脉及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论著,其中SCI收录论著13篇(Radiology、ER、BJR等)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防痨协会
医疗专长:擅长肺癌影像诊断。熟知肺腺癌发生、发展规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腺癌),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O)的超级早期肺肿瘤(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100%)有深入研究。可提高肺GGO检出率、判断持续存在GGO发展到哪个阶段(AAH/AIS/MIA)、预测GGO生长速度、提供科学合理的随访方案及GGO手术最佳时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30多篇关于冠状动脉及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论著,其中SCI收录论著13篇(Radiology、ER、BJR等)。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
韩自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性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人卫出版社大学教材及高等教育出版社《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社区精神病学》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
从事精神卫生医教研工作30年,擅长精神科各类疑难病症的诊疗,长期致力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研究,尤其擅长青少年的心理及精神障碍的研究。
向展望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门静脉高压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白求恩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肝脏及肺结节疾病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肿瘤血管介入、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尤其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结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血管瘤、布-加氏综合症等疾病。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受邀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并获得发言。
陈壮桂
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PICU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专业人才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应用临床伦理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 /共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天河区医联体项目、广州市科普项目等课题10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社会兼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
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管理;儿童过敏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处理;儿童危重症的干细胞治疗与研究。
李雷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发育行为儿科学博士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儿童心身学组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广州市精神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校级、院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3本国家级、校级教材和专著。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中山大学“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优秀带教老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称号。
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痴呆等的诊治,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发育障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入的临床研究,第十届“羊城青年好医生”。
陈禄彪
亚太生物医学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会员、肝病学分会秘书长兼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肝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免疫治疗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会员及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会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本院感染科从事一线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及其相关肝硬化肝衰竭的内科诊治,以及肝癌的内科综合性(靶向和免疫)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与肝癌。
汪求精
汪求精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脑血管外科主任医疗经历:脑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Baylor医学院脑卒中与动脉瘤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师从著名脑血管病专家李铁林教授、Dr. Mawad教授,为国内早期开展脑血管病介入及外科诊疗的专家之一,参与制定多个脑血管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现任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质控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业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
复杂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
罗云
罗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泌尿外科副主任兼岭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山大学-McGill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工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肿瘤青委会常委,《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主编助理。
擅长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专长于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
胡成
医疗经历: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和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委员,中欧泌尿外科联合培训项目(CEUEP)腹腔镜操作培训教官。
主研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及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各种微创内镜技术,如腹腔镜、输尿管镜、电切镜、经皮肾镜等。
凌士奇
眼科学博士、博士后、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人才、美国南卡纳罗纳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3项、省级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儿童眼病的治疗及手术;斜视、弱视、近视的治疗及手术;眼表疾病(角膜炎、结膜炎、翼状胬肉、泪道病)的诊治,擅长角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丘卫红
丘卫红,主任医师,公共卫生硕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科研34年。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标准委员会常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康复医学教育学组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残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损伤后语言障碍的康复及其神经可塑性机制的研究,对脊髓损伤、失语症、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颇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7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多部。曾获评"优秀医师"、“羊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损伤的功能康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专长于各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杨晓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岭南院区急诊科主任研究方向:内科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成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与灾难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学术成果:主持卫生厅级科研基金1项参与省级科研基金3项,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及中文论著近10余篇
从事急诊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二十年,在内科呼吸、心脑血管、消化等系统常见急危重症疾病和急性中毒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林嘉旋
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1991年7月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及带教工作;现任广东省护理学会静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静疗专科护士、医院乳腺外科护理组长;曾担任护士长、总带教。参与编写护理专著3本,发表第一作者护理论文30多篇,其中发表有关乳腺癌专科护理论文10余篇、有关PICC护理论文8篇、有关舒适护理论文多篇、有关延续护理论文3篇等。多次评为医院优秀护士,2011年荣获卫生厅颁发的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外科护理,尤其擅长乳腺疾病专科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维护等。
蔡梅钦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颅底鞍区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颅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专注本专业临床工作近30年,国内/省内较早开展经蝶垂体瘤内镜手术、扩大经蝶内镜手术及颅底肿瘤锁孔手术。主持多项科研基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拉特克氏囊肿的锁孔/内镜手术相关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10余篇。
擅长神经内镜经蝶鞍区肿瘤(垂体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手术,神经内镜经颅锁孔颅底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等)手术和神经内镜经颅锁孔微血管减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手术。
李明强
专业领域:生物材料、纳米医学、组织工程研究方向:基因编辑、药物控释、高分子纳米药物、微流体及其生物应用。学术成果:在Nature Bi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Small Methods、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杂志发
严华梅
从事恶性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对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广东省医学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校级、院级及多中心临床研究十余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放疗相关论文11篇。学术任职: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 常委广东省药学会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委会 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放疗专委会 常委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委会 常委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会华南妇科肿瘤放疗专委会 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腹部肿瘤组 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 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 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放射治疗分会 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放射肿瘤
肝胆胰肿瘤(肝癌、胆管癌、胰腺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乳腺癌、皮肤癌等恶性肿瘤的精准放疗、近距离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
姜在波
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介入工作20多年,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放射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放射专业委员会常委
介入治疗学专家。擅长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血栓/癌栓、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等门脉高压症,肝癌,梗阻性黄疸,布-加综合征等肝脏疾病的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及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技术全面,对复杂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注重肝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在国内首创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技术),该技术攻克了复杂门脉高压症(如门静脉海绵样变、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等)的治疗难题,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在国内率先开展以NBCA栓塞治疗胃冠状静脉曲张出血及外周血管出血;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