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木华
程木华,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华核医学分会分子功能影像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科普信息化工作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届编委会通讯编委,分子
精通SPECT/CT、PET/CT的各种疾病影像诊断及疑难杂症的影像分析;擅长甲状腺系列疾病诊治,尤其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甲癌、甲亢碘-131治疗和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从事分子核医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20多篇,参编8本专著。获广东省医疗科技成果奖1项目,专利2项。
杨江瑜
党员,2007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13年在职攻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MPH并拿到学位。获奖情况:2017年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第三届广东省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学术兼职:广东省科学技术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委员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如何防范发表文章:[1]杨江瑜,吴秋玲,洪悦民,林燕薇,朱佩玲,张楚民.浅议科技期刊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关系.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170-172.[2]杨江瑜,洪悦民,林燕薇.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展望. 医学信息,2016,29(17):210-211.[3]杨江瑜,朱惠莲.胆碱对心
龚瑾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熟练掌握个体化多模态诊疗技术,注重医学和工科结合,致力于精准化和数字化临床医疗。现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与脊柱脊髓组组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数学会数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植入器械与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 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
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擅长颅内肿瘤的精准微创手术,重要功能区肿瘤的唤醒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梁静
博士研究生,主管技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生物信息分会委员,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基金4项,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Oncoimmunology,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1篇获得F1000推荐。
分子病理技术(专注QPCR检测项目和肿瘤NGS检测项目)
黄品婕
2015年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疗中心麻醉科访学一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14篇,其中高水平英文文章9篇。已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一项和省部级科研基金3项。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
危重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如肝移植手术、高危产妇、老年、小儿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参加临床工作18年,长期从事器官缺血再灌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余青芬
副研究员,计算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no Lett.,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Nat. Commun., J Phys. Chem.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研方向:胞膜纳米粒子的有限元分析,蛋白核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组学测序的数据分析。医疗专长:生物物理数据计算。
神经免疫等复杂脑病作用机制的计算研究
邹睿
科室:核医学科职称:副研究员导师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1、教育经历(1) 2008/09-2012/07, 中山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2) 2012/09-2017/07, 中山大学, 化学学院, 理学博士2、工作经历(1) 2017/07-2017/12, 中山大学, 化学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2) 2018/04-2019/04,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 博士后(3) 2019/04-2021/04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 助理研究员(4) 2022/06-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副研究员3、主要成果和贡献:多年来,研究工作聚焦于光功能材料的设
1、主要成果和贡献:
多年来,研究工作聚焦于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Mater、Nano Res.、Theranostics、Chem. Eng. J.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篇论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指数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2项。
2、研究方向:
(1) 新型光/电/磁功能材料的光磁学、分子影像学与肿瘤诊疗研究
(2) 核壳/介孔/中空结构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学及…
杨阳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脊柱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杂志》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Orthopaedic Surgery》、《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三项科研基金,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ytotherapy》、《Neurology》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代表性论著。
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致力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李小毛
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微生态诊断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妇儿联盟副主任委员,岭南子宫颈癌防治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
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卵巢肿瘤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熟练掌握妇科腹腔镜、腹式及阴式手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淋巴清扫术等高难度手术。
靳津
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获得国家基金委多项项目、省级重大项目支持。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浙江省免疫学会“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JClinInvest, JExpMed, NatCommun,JAutoimmun,SciAdv,ABBS,CMI等著名期刊发
研究方向为: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
葛明晓
2003年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妇产科生殖医学专业, 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女性不孕症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功能减退、复发性流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博士期间从事中药加减益经汤用于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治疗相关研究,曾参与益气血补肝肾中药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 理事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智慧优生优育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辅助生殖分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
女性不孕症及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调经助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助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调理助孕、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结核助孕治疗;在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相关助孕技术并发症(OHSS及多胎减胎等)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沈关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肿瘤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委会青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鼻咽癌专委会青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头颈肿瘤学组、神经肿瘤学组组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鼻咽癌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放疗科管理专委会青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综合诊疗专委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营养支持治疗专委会委员。科研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在内科研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Cancer Communication等
鼻咽癌治疗专家,擅长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梁朝峰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神经肿瘤专科主任,肇庆分院神经外科主任(兼)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用耗材管理学会临床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神经肿瘤分会
擅长:各种神经肿瘤的微创手术,尤其是术中唤醒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多模态手段辅助功能区肿瘤手术,脑干深部病变手术,胶质瘤和转移瘤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
张永明
从事医院药学管理、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开展新型释药系统和医院药学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对药物体内递送体系有深入研究,注射缓释微球制剂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兼任广东省药学会、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和多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以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今日药学杂志编委。
主研新型释药系统和医院药学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对药物体内递送体系有深入研究,注射缓释微球制剂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黄际薇
任肇庆院区药剂科主任。1989年8月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2009年1月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药学院,多年来曾从事药品调剂、医院制剂、药物信息、药品管理、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药学科研、药事管理等工作;兼任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肾脏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警戒和药品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药物治疗年鉴》AOP中文版编委、《今日药学》编委;《中国药事》、《新医学》、《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主研医院药学管理。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或参与10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副主编《药品名称辞典》;主编《药物与药物相克》、《药物与食物相克》、《疾病与食物相克》、《食物与食物相克》; 荣获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王晓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云上三院研发室 主任,编审,博士广东省音乐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艺术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神卫生信息化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专委会(常委)。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8篇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IF总分205.6分,均分7.3分;中科院一区16篇),申报专利2项。主持项目:国际1项、国家1项、省部级2项、校级2项、院级3项。已在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国际Top出版机构)出版医学、药学、语言学、音乐学著作50余部,总销量(国内外)超过160万册;出版英语、德语、日语、法语录音带,总销量超过70万套。获奖:第五届国家辞书
智慧医疗与数据挖掘;药物材料与不良反应监测;医学人文的科普实践。
李文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镜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神经显微镜、神经内窥镜及神经软镜技术,并应用于颅底区、颅眶区及脑室系统病变的处理,包括:颅底各区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脊索瘤、胆脂瘤等手术切除,特别擅长于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微创切除、颅底脑脊液漏修补、颅底重建手术及脑室镜辅助下各类型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及重症脑室炎的综合治疗。对眼眶区深部及视神经管周病变的手术治疗及眼眶区复杂重建技术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方向: 3D打印在神经外科应用、医用新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主持
熟练掌握神经显微镜、神经内窥镜及神经软镜技术,并应用于颅底区、颅眶区及脑室系统病变的处理,包括:颅底各区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脊索瘤、胆脂瘤等手术切除,特别擅长于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微创切除、颅底脑脊液漏修补、颅底重建手术及脑室镜辅助下各类型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及重症脑室炎的综合治疗。对眼眶区深部及视神经管周病变的手术治疗及眼眶区复杂重建技术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徐伟东
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及介入诊疗。先后于国际权威期刊JNIS及JNS上发表论文2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
擅长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及介入诊疗
史德海
从事骨关节外科及创伤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骨关节创伤及关节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髋、膝关人工关节初期置换已有涉及。擅长骨与软组织创伤及关节镜手术,对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显微外科皮瓣手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Mircrosurgery》上发表相关文章。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小儿骨科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创伤学会委员,广东省创伤骨科 学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广东省科学基金及广东省医学科学课题研究。参编骨科临床学术专著数部,发表中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与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骨与软组织创伤及关节镜手术,对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显微外科皮瓣手术有较深入的研究
唐录英
1989年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6年制本科毕业,一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研究及教学工作。其中199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进行临床病理专科培训一年,2004年于美国Vanderbilt大学肿瘤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研方向多年来一直从事乳腺癌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第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还参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含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医疗专长至今已从事病理工作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对多个系统肿瘤的疑难病理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水平,特别在乳腺、女
至今已从事病理工作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对多个系统肿瘤的疑难病理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水平,特别在乳腺、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的病理诊断方面有很强的诊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