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意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儿科心血管专业硕士毕业,在中山三院从事儿科临床工至今已25年,2011~2017年任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儿科主任,现任中山三院天河院区新生儿科主任,主持省卫生厅基金、校基金及教改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主要国内外杂志文章近20篇。任中国新生儿医师协会预防保健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儿科学及少年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症营养学组委员,广州市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消化营养学组委员等社会兼职。
对儿童发热及各种感染性疾病、难治性咳嗽、儿童心血管疾病、新生儿危重症及各种儿童疑难病能给予较好的诊治及指导。
古洁若
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风湿免疫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首届名医;首届国家名医“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任国际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风湿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风湿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己发表了相关的系列SCI论文3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和科普书共32本。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部分达国际前沿和国内领先水平,是全球新的脊柱关节病分类标准的主
从医从教近37年,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各种疑难风湿性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加军
血液内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血液学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多年前起将临床工作重心放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挽救治愈了无数在外院被判处“死刑”的患者。2011被派遣前往喀什市人民医院,历时三年,成功建立起喀地最优秀的血液内科之一。多年从事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主要从事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及非编码RNA研究,研究非编码RNA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关键干预靶点,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为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为急性白血病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个人荣誉: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邀评审专家等。2006 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
从事内科血液学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对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及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有熟练的诊治能力。诊疗疾病包括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化疗、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刘仁斌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及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从事甲状腺乳腺疾病诊治临床工作30年。1999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临床进修,曾于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及临床进修4年余,师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乳腺癌症中心主任Barbara L. Smith教授、Samuel D. Rabkin及著名甲状腺外科专家Gregory W. Randolph教授。先后多次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教师及先进医务工作者,曾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及中山三院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羊城好医生”。获得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
各期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诊治,特别在甲状腺手术及术中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护特有专长。
蔡梦茵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一区主任(兼),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常委。2000年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硕士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内分泌专科医疗工作至今,200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瑞典隆德大学糖尿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熟练掌握内分泌专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尤其擅长于糖尿病、特别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遗传学诊治和咨询以及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的诊治。科研: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SCI文章1
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遗传学诊治和咨询以及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朱延华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二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健康教育学组全国委员,1996年参加工作,曾经给中央首长担任过医疗保健工作。曾到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澳大利亚BAKE IDI糖尿病中心及英国谢菲尔德皇家医学院短期学习,对内分泌的疑难少见病感兴趣,擅长特殊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及高尿酸、痛风、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如kallmann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
特殊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及高尿酸、痛风、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如kallmann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陈曦
陈曦,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医学冲击波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疼痛康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超声介入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可视化超声介入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疼痛多学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与高水平论文多篇。2018年获评
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后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超声引导下肌骨疼痛的注射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肢体痉挛、面肌痉挛等各种肌张力障碍疾病。研究方向为疼痛康复、神经康复的基础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及镇痛机制研究等。
傅斌生
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肝脏移植和肝胆胰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和匹兹堡儿童医院访问学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8部,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基金多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胆道学组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秘书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原发性肝癌学组秘书及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
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专家。擅长成人和儿童肝脏移植手术,包括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等复杂和困难肝脏移植术式。在肝胆胰肿瘤的规范化多学科诊治、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受者随访管理以及疑难重症患者救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吴秋玲
编审,《器官移植》编辑部主任工作简历:1978—1986年 中山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助教1986—2009年《新医学》杂志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2002—200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主任2010年至今《器官移植》杂志编辑部主任主要工作成绩:具有丰富的医学期刊编辑经验,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工作者标兵,并多次获广东省优秀主编、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优秀主编奖等荣誉称号。在任期间,《新医学》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器官移植》杂志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广东省科技类科研项目(科技文
陈郁鲜
陈郁鲜 女 1975年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骨科
运动医学:擅长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膝,肩,踝,肘、腕和髋等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进行诊治,如:各关节内软骨损伤,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疼痛及不稳,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肩周炎,肩峰撞击实践综合症,SLAP损伤,踝关节不稳和疼痛,肘关节僵硬、TFCC损伤、髋关节盂唇损伤等,对骨骼肌及肌腱的损伤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肢创伤方面:对四肢骨折手术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四肢骨折具有丰富的修复优势。
骨与软组织肿瘤方面: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骨科:擅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纠正,小儿骨折…
林燕薇
理学学士工作部门:《新医学》编辑部获奖情况:2017年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广东省科技期刊“银编奖”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社会兼职:中山大学医学期刊联盟理事,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委员发表论文:[1]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等.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2]郑巧兰,林燕薇,洪悦民,等.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利用统计知识筛查学术不端行为[J].编辑学报,2021,33(1):74-77.[3]李扬杵,林燕薇,林爱华,等.基于临床路径下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6
郑巧兰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发表文章情况:[1]郑巧兰,林燕薇,洪悦民,杨江瑜.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利用统计知识筛查学术不端行为.编辑学报,2021,33(01):74-77.[2] 洪悦民,杨江瑜,林燕薇,郑巧兰. 医药卫生期刊借力“一网两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初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87-1293.[3] Fang T, Chen M, Yu W, Ma T, Su Z, Chan DYL, Zhao M,Zheng Q, Wang W.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ndome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