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崖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神经免疫分会常委、中国罕见病联盟自身免疫性脑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青年理事、广东省卒中学会儿童卒中与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与转化学组副组长。研究方向:神经免疫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重点研发等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nnals of Neu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
从事神经病学医教研10余年工作。主要方向为神经免疫病的临床诊疗。
靳津
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获得国家基金委多项项目、省级重大项目支持。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浙江省免疫学会“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JClinInvest, JExpMed, NatCommun,JAutoimmun,SciAdv,ABBS,CMI等著名期刊发
研究方向为: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
谢沛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就: 在JNS等脊柱外科著名杂志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学术任职:主要国际AO SEED讲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 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委员会 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融合学组 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脊柱感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腰椎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疼痛与内镜技术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分会 副秘书长兼委员主要荣誉或奖励:2017年 获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对于脊柱侧弯畸形以及退行性脊柱侧弯畸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脊髓损伤治疗的干细胞示踪以及超声导航在脊柱微创手术方面的应用有丰富经验。
焦举
焦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医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广东省药学会核药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核学会核药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同)发表JCR一区TOP期刊六篇;担任国际期
核医学科专家。擅长甲亢、甲状腺癌、瘢痕疙瘩、皮肤血管瘤的核素治疗及疑难PET/CT、SPECT/CT的影像诊断。
余青芬
副研究员,计算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no Lett.,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Nat. Commun., J Phys. Chem.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研方向:胞膜纳米粒子的有限元分析,蛋白核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组学测序的数据分析。医疗专长:生物物理数据计算。
神经免疫等复杂脑病作用机制的计算研究
窦祖林
窦祖林教授3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功能性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肉痉挛、脑损伤后的运动及认知障碍康复等方面经验丰富,特别在神经性吞咽障碍领域的诊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作为中国吞咽障碍领域首席专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窦祖林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本人主持面上项目4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各类各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先后获广东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二、三等奖各一项;主持《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康复专家共识(2013,2017版)》《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等的编写。主编《实用瘫痪
1、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领域:在国内首创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吞咽障碍造影检查的规范化;率先使用吞咽通气说话瓣膜;率先开展咽腔高精度测压技术。所推广使用的先进技术已享誉香港及台湾及国外。 2、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技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编制的肌肉痉挛定位图广泛使用,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 3、认知障碍的康复:开展电脑辅助的认知障碍训练,包括开发了系列认知障碍评估与训练记忆软件;研发VR集成环境的脑损伤主动康复系统等。
江婷
-从事CT、MR的影像诊断,主要研究方向为腹部、神经影像学-任职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著5篇,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论文7篇;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参编影像学相关学术专著8部;担任多个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从事CT、MR的影像诊断,主要研究方向为腹部、神经影像学
-任职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著5篇,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论文7篇;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参编影像学相关学术专著8部;担任多个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郑俩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主要学术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精神卫生科技转化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专家;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精神卫生信息化应用分会委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8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及其生物学机制。
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等各种精神障碍有较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
卫洪波
卫洪波,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外科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胃肠外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分会微创解剖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及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外科、消化道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委员,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SAGES)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中华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近40年,在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是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先驱者之一;近年来一直从事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的直肠癌根治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国内外首次提出并验证腹腔镜保留Denonvilliers 筋膜直肠癌手术(iTME)可有效保护排尿及性功能学说,有效降低了直肠癌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推翻了传统的手术层面,于2018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年会上进行了大会报告,RCT研究结果发表在外科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狄金明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博士后)导师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基层学组 组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泌尿肿瘤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与微创学组 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肿瘤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男性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副主任、常务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最高IF=16.8;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泌尿外科复杂、疑难手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手术经验;精通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肿瘤、小儿及女性泌尿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最新微创泌尿外科手术技术,如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电切镜、输尿管软镜等技术;成功开展国际首例机器人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及生殖静脉联合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华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包括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的左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成人及儿童)。
擅长开展机器人/腹腔镜下的保留控尿及性功能的各种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膜后巨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巨大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肾门肾窦部复杂肿瘤的保肾肿瘤切除术、单体位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正位…
杨军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侧弯中心首席专家,新苗公益项目创始人,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小儿骨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专攻于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专业,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术超过3000台,脊柱畸形保守治疗10000余例(其中突破性地开展了按国际治疗原则原需手术的40-60°脊柱侧弯保守治疗)。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培训学院骨科专业学院儿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小儿创伤矫形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副主任委员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导、上海理工大学博导、苏州大学博导、宁波
脊柱畸形(婴幼儿、青少年、成人及老年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等),脊柱肿瘤,以及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各类常见脊柱手术。
龚瑾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熟练掌握个体化多模态诊疗技术,注重医学和工科结合,致力于精准化和数字化临床医疗。现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与脊柱脊髓组组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数学会数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植入器械与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 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
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运动和意识障碍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擅长颅内肿瘤的精准微创手术,重要功能区肿瘤的唤醒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梁堂钊
梁堂钊,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7年制硕士、博士,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山大学7年制硕士、博士,毕业留院从事骨科专业工作10余年,擅长髋膝骨关节炎、运动医学损伤、四肢骨关节骨折等诊治,在骨关节置换、关节镜下修复重建、骨盆髋部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美、德、香港等多个骨科中心访问、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英文文章10余篇。
擅长髋膝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运动医学损伤、四肢骨关节骨折等的诊治,在骨关节置换、截骨矫形、保髋保膝、关节镜下修复重建、骨盆髋部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髋膝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保髋、保膝:擅长髋膝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强直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等初次人工关节置换,关节感染、松动后的髋膝翻修等。
2.关节截骨矫形和保髋保膝:包括髋关节畸形(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内翻、髋外翻、畸形愈合等)的截骨诊治,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截骨)治疗青少年以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髓心减压腓骨棒植骨支撑股骨头坏死,外科脱位髂骨取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周围截骨和单髁置换技术阶梯性外科…
程木华
程木华,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华核医学分会分子功能影像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科普信息化工作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届编委会通讯编委,分子
精通SPECT/CT、PET/CT的各种疾病影像诊断及疑难杂症的影像分析;擅长甲状腺系列疾病诊治,尤其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甲癌、甲亢碘-131治疗和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从事分子核医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20多篇,参编8本专著。获广东省医疗科技成果奖1项目,专利2项。
刘加军
血液内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血液学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多年前起将临床工作重心放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挽救治愈了无数在外院被判处“死刑”的患者。2011被派遣前往喀什市人民医院,历时三年,成功建立起喀地最优秀的血液内科之一。多年从事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主要从事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及非编码RNA研究,研究非编码RNA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关键干预靶点,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为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为急性白血病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个人荣誉: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邀评审专家等。2006 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
从事内科血液学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对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及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有熟练的诊治能力。诊疗疾病包括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化疗、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张勇
张勇,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生科科长兼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功能显像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等科研课题近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终审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澳门特区科学技术奖项的通讯评审专家。
精通SPECT/CT、PET/CT的各种疾病影像诊断及疑难杂症的影像分析;擅长甲状腺系列疾病诊治,尤其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甲癌、甲亢碘-131治疗和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医学分子影像、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贾昌昌
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长期从事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肝癌免疫微环境以及靶向药物耐药等方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许燕
许燕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体细胞重编程和肝脏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Journal of Hepatology,Nature Materials,Trends in Cell 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支持。研究方向及意义:1.干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肝脏再生修复中的表观遗传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H
杨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学科带头人,肝脏移植专家,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移植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肝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
擅长肝脏、胆道、门脉高压与胰腺外科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对肝脏外科、肝脏移植、移植免疫、干细胞在肝脏疾病的应用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易小猛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肝病协会 青年委员其他任职《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杂志》、《器官移植》编委主要研究成果 专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在MOL THER-NUCL ACIDS,Cell Death & Diseases等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基金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