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泰
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首届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获得者。主持17项国家级、省市级等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项目等;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
鼻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鼻-鼻窦疾病、鼻-咽相关疾病、鼻-眼相关疾病、鼻-颅底相关疾病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张幼敏
学历学位:公共卫生硕士 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术出版伦理、融媒体学术兼职: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会员项目研究经历(近三年发表的论文)[1] She R, Wong K, Lin J, Leung K, Zhang Y, Yang X. How COVID-19 stress related to schooling and online learning affects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est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张琪
中山大学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Liver Research编辑部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现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和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和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2012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培养对象(省级),同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莫志硕
副主任医师,中大学临床医学硕士。2007年入职,从事感染性疾病专业临床工作10多年。主持有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国自然重点支持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SCI及中文核心论文10多篇。
科研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以及肠道微生态。近年来致力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工作,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丰富临床经验。主要的临床工作方向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酒精性/非酒精性肝病等多种急慢性肝脏疾病。
黎明涛
脑病中心双聘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蛋白质组学转化医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年来,共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40余扁,具中包括作为通作者发表在JNeurosci,MolCellBiol,JBiolChem
长期从事神经元凋亡信号转导及基因调控研究,尤其专注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机制及防治靶标。
谭嗣伟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菁英“领航”人才项目获得者;第一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大人才工程培育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
擅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脂肪肝、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诊治。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静脉的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肿瘤的内镜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项鹏
脑病中心双聘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会主任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等1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 Res、JHepatol、Natcom
围绕干细胞多能性与组织器官再生、间质干细胞治疗机制开展系列研究,为推动其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仁斌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及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从事甲状腺乳腺疾病诊治临床工作30年。1999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临床进修,曾于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及临床进修4年余,师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乳腺癌症中心主任Barbara L. Smith教授、Samuel D. Rabkin及著名甲状腺外科专家Gregory W. Randolph教授。先后多次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教师及先进医务工作者,曾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及中山三院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羊城好医生”。获得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
各期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诊治,特别在甲状腺手术及术中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护特有专长。
靳津
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获得国家基金委多项项目、省级重大项目支持。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浙江省免疫学会“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JClinInvest, JExpMed, NatCommun,JAutoimmun,SciAdv,A
研究方向为: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
刘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后) 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科基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创始会员(脊柱外科),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秘书,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秘书,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科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腰椎学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20年,一直从事于脊柱退行性疾病及组织工程、干细胞、脊髓损伤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专注于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退行性疾病,脊柱感性疾病及脊柱骨折等的微创治疗,以及应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许庆芳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色素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实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皮肤病协作组副组长。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基金4项,以第一、共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 10篇,其中1篇以通信作者发表在JID上, 在《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论文8篇。
在皮肤科工作20年余,擅长白癜风和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疑难皮肤病诊治以及美容激光治疗,从事白癜风和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
陈燕铭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内分泌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慢病防治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中心(UCSD)、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糖尿病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工作近30年。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肥胖症、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疑难重症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作为
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年,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等)、垂体-肾上腺疾病、肥胖症、脂肪肝、性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分泌代谢系统的急重症和疑难病有着较高的诊治能力。
黄师菊
现任外科护长。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临床护理:子项目临床营养护理负责人。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从事外科、儿科临床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35年;主要研究住院患者临床营养护理,以老年、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外科快速康复技术运用;新生儿疾病护理,尤其早产儿、高危儿早期干预;学前儿童喂养与营养咨询等。
郑玉宝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院访问学者。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营养健康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肝病营养组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感染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自然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参与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参加多项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 12篇)。英国伦敦大学附属皇家医院肝病中心(UCL-Royal Free Hospital)师从欧洲著名肝病专家Rajiv Jalan教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学习一年。
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肝衰竭抢救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特别是乙肝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重症化预警,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肠道微生态,终末期肝病诊治预后评估以及营养管理研究工作。
黑子清
中山三院副院长兼粤东院区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级质控中心专家;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研究。2020年广东省内麻醉学科学术影响力排名第1,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7项,广东省级科研基金重点项目3项,广州市科研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和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各1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220余篇,荣获2019年度
擅长危重及复杂、疑难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尤其是危重病手术、老年手术、心血管手术、肝脏移植手术等的围术期处理,曾亲自到全国多家医院进行肝脏移植手术麻醉的示范教学,获得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许。长期从事疼痛诊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慢性痛的机制、急性痛的诊疗、癌痛的治疗、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建树颇丰。
胡冰
医疗专长: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腹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腹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子清
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担任:中山三院副院长兼粤东院区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级质控中心专家;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研究。2020年广东省内麻醉学科学术影响力排名第1,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7项,广东省级科研基金重点项目3项,广州市科研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和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各1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2
擅长危重及复杂、疑难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尤其是危重病手术、老年手术、心血管手术、肝脏移植手术等的围术期处理,曾亲自到全国多家医院进行肝脏移植手术麻醉的示范教学,获得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许。长期从事疼痛诊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慢性痛的机制、急性痛的诊疗、癌痛的治疗、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建树颇丰。
李奎
李奎,主任技师,康复治疗学硕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部主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物理因子治疗学组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物理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发展研究会广东名康复治疗师联盟主任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6项,国自然项目排名第二2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教材1部、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专著1部,参编教材、专著20余部。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著30篇,其他作者论著50篇。获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运动损伤等运动系统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与物理治疗。
张雅娜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先后在J Exp Med, J Allergy Clin Immunol, Am J Respir and Crit Care Med,Nature 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及广东省、广州市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
成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真菌病和儿童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的综合诊治。
李雷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发育行为儿科学博士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儿童心身学组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广州市精神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校级、院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3本国家级、校级教材和专著。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中山大学“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优秀带教老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称号。
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痴呆等的诊治,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发育障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入的临床研究,第十届“羊城青年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