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

 中山三院脊柱外科是“微创国际医学中心脊柱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国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单位”、“国家卫健委首批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试点科室及突出贡献单位”、“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单位”、“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微创学组组长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微创脊柱外科专科联盟主席单位”,国家卫计委《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副主编单位,国家卫健委《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单位之一及广东省卫健委《限制类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省级质控方案》的编写单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双聘教授3名、研究员1名,副主任医师1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16名、助理护士1名,科研助理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5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人,广东省“杰青”、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室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其中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博士研究生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主编脊柱微创外科学术专著2部,牵头/参与制定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24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优秀医药成果奖、中山大学最高学术奖芙兰奖等,授权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1项。在包括The Lancet Neurology、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Neurology、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Journal Spine、Journal Neurosurgery Spine等在内的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

科室现有包括骨科机器人、移动式O形臂3D术中影像导航系统、3D显微镜、Jackson全碳纤维手术床、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在内的手术相关设备,涵盖所有脊柱手术的硬件需求。在学科带头人戎利民教授的带领下以微创脊柱外科为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脊柱微创新手术,如“轴向融合技术”、“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和“超声融合导航脊柱内镜手术”等。举办面向全国的十余期脊柱内镜高级培训班,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大会。目前已建设成为全国微创脊柱外科中心之一,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同时致力于打造集脊柱侧弯普查、保守治疗(形体治疗、支具治疗、强化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脊柱侧弯诊疗团队。目前“中山三院脊柱侧弯中心”影响力已逐步辐射华南地区、全国及港澳地区。

微创脊柱外科研究方面:在亚洲首创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IF)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国内率先开展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XLIF)和超声融合导航脊柱内镜手术(相关成果发表于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5;Journal Neurosurgery Spine,2020),“显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年、2年及5年随访成果分别发表于脊柱外科Top期刊Journal Neurosurgery Spine, 2018;Spine, 2020; Spine,2023)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可,引领着国际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学组组长,牵头制定《水介质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指南(2022)》、《脊柱内镜手术规范化命名的中国专家共识》、《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参与制定相关指南/专家共识15项。

脊髓损伤研究方面: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牵头国际规模最大、病程覆盖最全、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备案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完成蛛网膜下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剂量探索-方案制定-疗效随访-制定团体标准等系列研究,证实UC-MSC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正牵头开展2项全国多中心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IND项目,其中1项为国际首个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运动神经祖细胞治疗亚急性脊髓损伤注册临床试验。此外,从流行病学调查-炎症微环境、瘢痕-脊髓神经发育开展了多个方向的探索;提出利用生物学(干细胞、外泌体、生物材料)和工程学(脑控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等综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双腿走”策略。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李路明院士团队、临港实验室李澄宇教授团队建立了密切合作,开展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的临床研究;搭建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麻醉-重症稳定-康复-中医”全治疗周期体系框架,努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造福广大脊髓损伤患者、谱写中国“脑计划”事业发展新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专家团队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