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特色丨中山三院斩获多项校级教学奖项
近日,中山大学第十二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以及第十三届教师教学竞赛圆满落幕,中山三院斩获多个奖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评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院教师团队在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本科教育教学获奖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20年传承与创新:交叉融合、数智赋能、平台驱动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建立与实践
奖项: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高志良、张晓红、林炳亮、刘莹、时红、吴元凯、邵晓琼、莫志硕、汪雪兰、王淑珍
该成果由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历时多年打造,基于OBE理念,聚焦传染病防治人才培养,通过构建基础与临床融合、诊疗与预防融合、专业与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整合知识图谱、慕课、5G智慧教学平台等数智化教学路径,依托“传染病学虚拟教研室”实现资源共享与区域推广,逐步形成“交叉融合、数智赋能、平台驱动”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助力医学教育协同发展。
成果名称:分层递进·阶段贯通: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创新构建与应用
奖项: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黎尚荣、吴玲玲、姚瑶、吴舟、杨补、武文斌、邓宇璇
该成果聚焦实践教学标准缺失与评价体系薄弱问题,牵头编写《中山大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手册》和《广东省住培临床教学实施指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构建贯通“见习—实习—住培”三阶段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标准教学—考评优化—督导反馈”多元质控机制,精准对接卓越医生培养需求,为临床医学实践教育同质化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成果名称: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构建基于“师生共同发展”传染病学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奖项: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刘莹、张烨琼、邵晓琼、熊静、张晓红、林炳亮
成果名称:“人文润心、数智赋能、多维评价”——新医科背景下融合式儿科临床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奖项: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陈壮桂、黎雅婷、蔡耘、孔倩、潘莉、梁英、祝铃萍、李晓峰、杨丽芬、陈惠芹
该成果精准对接“新医科”建设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技能培养的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情境浸润-反思强化-实践固化”的三段式培养将人文素养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训练、可评估的临床能力,并通过优化教学流程与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临床思维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实效。
成果名称:“多学科融合·数字赋能·服务社会”混合式过敏通识教育创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奖项: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杨钦泰、陈壮桂、冯佩英、周宇麒、陶金、戴敏、黄雪琨、郑瑞、周敏、周琪琳
该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非医学专业过敏通识教育中学科融合不足、专业壁垒高、实践转化难等问题,构建“多学科融合·数字赋能·服务社会”的混合式教学体系,通过课程重构、方法创新与环境创设三大举措,系统破解教学难题。作为国内首创过敏通识课程,成果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社会服务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显著创新性与推广价值。
教师教学竞赛

精神病学教研室郑俩荣

变态反应学教研室郑瑞

内科学教研室蒋雨彤

外科学教研室周大贵

传染病学教研室张烨琼

赛前辅导
教师教学竞赛获奖名单
课程教学赛道
全英课组一等奖:蒋雨彤(内科学教研室)
医科组二等奖:周大贵(外科学教研室)
公选课组二等奖:张烨琼(传染病学教研室)
教学创新赛道
副高及以上组一等奖:
主讲教师:郑俩荣(精神病学教研室)
团队成员:张明、朱麒、关念红
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
主讲教师:郑瑞(变态反应学教研室)
团队成员:杨钦泰、黄雪琨、石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