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JS | 中山三院脊柱外科团队发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系列研究成果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4-12-02

2024年11月,国际骨科顶级期刊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中科院骨科一区Top)在线刊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戎利民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团队的联合研究成果,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Osteoporosis Knowledge Instruments Among Chinese Orthopaedic Surgeons”。这是研究团队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防治的关键问题,在JBJS期刊上发表的第二篇研究论文,反映了国际同行对研究团队多年持续系统性工作的认可。本研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再骨折防治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有望对减少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骨折庞大的医疗与社会负担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解决方案。

当前,国内尚缺少针对医务人员的骨质疏松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编制并检验了主观知识量表、客观知识水平测试、诊治实践行为敏感性量表等系列测评工具的可靠性,指出了骨科医生对自我知识水平的高估可能是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防治不足问题的潜在原因,该结果为设计改善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现状的解决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image-20241202170422-1

图1 原文信息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每2名老年女性、每5名老年男性在一生中可能经历至少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知晓不足、缺乏规范诊治,是导致大量脆性骨折患者面临极高再骨折风险的重要原因。作为骨折患者首诊的主要医务人员,骨科医生肩负着引导患者接受骨质疏松相关诊断、治疗、随访、监测的重任,是我国老年人骨骼健康的重要守门人。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发现,骨科医生普遍认为自我骨质疏松知识掌握尚可,但这种较高的自我认知知识水平与实际是否符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国内尚缺少切实有效的骨质疏松知识评价工具,也成为针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评价的重要阻碍因素。

研究团队对既往文献进行梳理,参考国内外骨质疏松症相关诊治指南,编制形成骨质疏松客观知识水平测试等工具,结合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开展了针对我国骨科医生的在线调研。

研究结果显示,主观知识量表、客观知识测试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效标效度及区分效度。较好的信效度对保证测评工具及其结果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支持未来继续利用相关工具,对骨科医师及各专科医师的骨质疏松专业知识进行客观评价。

image-20241202170422-2

表1 主观知识量表、客观知识测试的效标效度分析

 

研究同时对骨科医师的主观知识水平、客观知识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的比较分析,并发现危险因素评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大部分骨科医师认为自己掌握水平较好;但对应的客观知识题目,其作答正确率不足一半。这部分结果显示目前骨科医师可能高估自身骨质疏松知识的真实水平。主客观知识水平的不一致,可能是未来改进骨质疏松相关继续教育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image-20241202170422-3

图2 骨科医师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水平的比较分析

 

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立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实施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在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已开展超过20个中心参与的全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双向队列及干预性研究(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Study,PROTECT系列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利民教授、谢沛根主任医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三院脊柱外科莫健副主任医师等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了近300名国内受访骨科医生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获得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Carolyn J. Crandall教授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Yacov Fogelman教授的协助与指导。同时,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04241),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3A04J1745),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2020GZQN56)等的资助。

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JBJS) 创刊于1889年,是过去125年全球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最为推崇的信息来源,也是骨科领域同行评议科研信息的金标准。JBJS作为骨科领域唯一Nature指数期刊、美国骨科协会(AOA)官方期刊(中科院医学1区Top期刊;JCR外科Q1),是历史最悠久、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骨科顶级期刊。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lww.com/jbjsjournal/fulltext/9900/development_and_validation_of_objective_and.1257.aspx